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轰炸机   
[0] 评论[0] 编辑

  轰-6轰炸机是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仿制苏联图-16中型轰炸机而研制生产的一种中型喷气式轰炸机,该机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目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现役唯一一型战略轰炸机;也是世界各国现役体型最小的战略轰炸机;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机种之一。

  至今该机仍是我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且在不断对其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同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特种平台,预计将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武器性能

  • 名称:西飞轰-6中型轰炸机
  • 首飞时间:1968年12月24日
  • 服役时间:1969年2月
  • 研发单位:西安飞机公司
  • 气动布局:后掠翼
  • 发动机数量:双发
  • 飞行速度:亚音速
  • 关注度:(4.9分)
  • 乘员:4人
  • 机长:34.8米
  • 翼展:33米
  • 机高:10.36米
  • 空重:37,200千克
  • 发动机:2具涡喷8 涡轮喷射发动机
  • 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
  • 最大飞行速度:1,050千米每小时
  • 最大航程:6,000千米
  •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轰-6轰炸机是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仿制苏联图-16中型轰炸机而研制生产的一种中型喷气式轰炸机,该机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目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现役唯一一型战略轰炸机;也是世界各国现役体型最小的战略轰炸机;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机种之一。

      至今该机仍是我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且在不断对其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同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特种平台,预计将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图片文字说明

    结构特点编辑本段

    西飞轰-6(图-16)“獾”中型轰炸机是后掠式中单翼;机翼后缘整流罩;两台米库林RD-3M-500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口位于翼根;机头镶嵌玻璃。

    研制历程编辑本段

    1957年9月中苏友好条约签订后,苏联决定协助中国建设一座中型轰炸机制造厂,同意中国授权生产Tu-16轰炸机,根据苏、中双方的协议,同年苏联给予中国2架Tu-16A整机做样机,一架拆解作为研究、另一架则交由西安飞机厂拆解分析其生产模具的规格。再由苏方提供一架图-16整机部件及一架图-16散装部件由中方组装、装配,然后由苏方提供各种零部件毛坯和原材料由中方进行加工制造。中方由哈尔滨飞机厂与西安飞机厂(西飞)开始进行在国内自制工程,1959年苏联将全套的Tu-16技术图纸和资料提供给中国,1959年9月哈尔滨飞机厂组装的第一架图-16实现首飞。中国生产的型号称为“轰-6”。

    使用情况编辑本段

    两伊战争: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从中国引入了四架轰-6,并挂载C-601反舰导弹。在两伊战争后期,伊拉克和伊朗对波斯湾的油轮与美国海军护航舰队展开无差别攻击,企图截断对方的原油输出,而伊拉克的轰-6也投入了以反舰导弹攻击油轮的作战,并由幻象F1护航。而当时伊拉克是中东唯一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包含了中国制的轰-6、苏联制的Tu-16与Tu-22。

    波斯湾战争:开战初期,伊拉克曾在两伊战争中使用过的轰-6虽然全部幸存下来,但在美军展开攻势后,伊军停放在机场中的轰-6还没起飞就全数遭到摧毁。

    型号演变编辑本段

    • 轰-6甲 1964年西飞研制生产的图-16国产化型号,在没有苏方技术指导情况下,全部采用国产化材料与设备,改进了一些生产工艺与原材料。轰-6甲装备后,根据使用时发现的问题,1970年西飞开始改进自动领航轰炸系统,1980年代初完成测试试飞开始装备。1969年曾利用生产中的一架轰-6甲改装成无人靶机载机,1970年首飞。
    • 轰-6乙 1972年西飞展开轰-6甲基础上研制轰-6乙侦察机,在机腹炸弹舱内安装3台大型侦查用照相机,为适应远程侦查的需要还改进了导航、通信、飞行控制、自动驾驶仪等设备。由于机载设备研制缓慢的影响,至1978年完成首飞,1979年定型并装备。1980年中国海军航空兵2架轰-6乙侦察机执行了对南沙群岛首次空中侦查任务。
    • 轰-6丙 轰-6丙电子干扰飞机1977年开始研制,在轰-6甲基础上加装主被动干扰设备、雷达探测对抗设备,机身外部、弹仓安装各种用途的雷达天线罩与型天线。1980年首飞,1983年服役。
    • 轰-6Ⅰ 1971年西飞开始研制运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命名为轰-6Ⅰ型,1975年3月首飞。用4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贝斯”RB163 MK512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替代2台涡喷-8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两台位于机翼根部原发动机机舱内,另两台采用吊挂方式装在机翼起落架舱外侧。总推力有所提高,巡航耗油量降低25%,最大航程由轰-6的6000千米增加到8000千米。在动力装置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轰-6Ⅰ的研制在1980年终止。
    • 轰-6丁 1967年底轰-6作为导弹攻击机的研制正式开始,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影响1969年中止研制。1975年轰-6导弹攻击机研制再次被提出,由于空军用导弹攻击机研制难度较大,西飞转而根据海军作战需求研制轰-6丁海军导弹攻击机,首架轰-6丁于1981年首飞,1985年定型开始批量生产,也称为“轰-6D”。曾经出口4架。在机翼下增加一对外挂架用于挂载“鹰击”-6型空对舰导弹,以及配套的245型机载雷达以及导弹火控装置,机头驾驶舱位置下方有一个加大的雷达罩,修改了部分结构的设计,取消了机身上的自卫航炮。
    • 轰油-6 1990年西飞完成首架轰-6空中加油机的改装,命名为“轰油-6”。1991年12月31日轰油-6与歼-8型战斗机首次对接成功。1995年开始服役。中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空中加油机型号是利用现役轰-6D型改装而来的,保留机头下部大型雷达罩,机腹弹仓改装为燃油舱,每侧机翼下外各挂一个空中加油吊舱,带插头锥管式空中加油装置。取消原尾部护尾航炮,射手舱改为空中加油操纵舱。机尾两侧安装聚光灯用于夜间空中加油照明。中国空军装备的加油机型号是全新制造的,外观方面最大的特征就是全新设计封闭式带小型雷达罩的机头取代了轰-6机头透明领航舱,带气象雷达,保留领航员舱。更新了必要的电子设备。
    • 轰-6F 部分后期生产的轰-6甲型进行现代化改装的型号,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重点改进航电系统,安装新型导航系统,加装雷达警戒系统、干扰系统,取消了自卫用航炮。改装后重新命名为“轰-6F”。
    • 轰-6H 轰6H加装对地雷达罩,在中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轰-6D型的基础上为中国空军研制的,可携带空地导弹可执行防区外打击的型号,机头下方雷达罩内安装对地搜索雷达,具备低空突防的能力,机翼下有一对外挂架用于挂载战术空对地导弹,机腹带有数据传输系统。1998年首飞,1999年批量生产。
    • 轰-6M 轰-6H型的进一步改进型号,每侧机翼下各有两个外挂架,机腹下有一小型外挂架用于挂载小型吊舱。取消了所有自卫用航炮。增加电子压制能力。分别装备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
    • 轰-6K 2007年互联网络上出现轰-6新改进首架原型机的照片,机身印有“战神”001的名号。外观最大的特征就是全新设计带大型雷达罩的机头取代了轰-6机头透明领航舱,驾驶舱实现“玻璃化”,改进了电子设备,改善了人机工程。机尾与机身融合的锥体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取代原轰-6的护尾炮操纵舱。新修形设计的发动机进气口,增加了进气量,装用俄制D30-KP-2发动机,加大了推力。内部弹仓改为油仓,因此航程,带弹量比原轰6有所增加。每侧机翼下各有三个外挂架。轰-6K可携带至少6枚新型空基巡航导弹,执行远程打击任务。

    主要用户编辑本段

    • 埃及
    • 伊拉克
    • 名称:西飞轰-6中型轰炸机
    • 首飞时间:1968年12月24日
    • 服役时间:1969年2月
    • 研发单位:西安飞机公司
    • 气动布局:后掠翼
    • 发动机数量:双发
    • 飞行速度:亚音速
    • 关注度:(4.9分)

    轰-6

    武器装备编辑本段

    • (1)内置武器:7门23毫米AM-23机炮;(2)弹药舱:1个内部,另外还有2个挂载点;(3)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19800磅);(4)典型武器:Kh-26反舰导弹;核炸弹和常规炸弹。

    技术数据编辑本段

    • 乘员:4人
    • 机长:34.8米
    • 翼展:33米
    • 机高:10.36米
    • 空重:37,200千克
    • 发动机:2具涡喷8 涡轮喷射发动机
    • 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

    性能数据

    • 最大飞行速度:1,050千米每小时
    • 最大航程:6,000千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陆军通用步枪    下一篇 劳80式94mm火箭筒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