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海基导弹   
[0] 评论[0] 编辑
鹰击-6反舰导弹(代号:鹰击六号,又称:YJ-6,北约代号:CAS-1 “Kraken/北海巨妖”,出口型号:C-601,系列型号:YJ-61,衍生型号:YJ-63),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型亚音速近程空舰导弹,也是中国第一代空射反舰导弹 。
鹰击-6反舰导弹是一种射程远、命中率高、抗干扰性和突防能力强的优良性的系列反舰导弹,具备西方国家反舰导弹具有的高可靠性、机动、灵活、命中率高等优点,又具备苏联导弹威力大、实用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打击大中型舰船及编队目标。
鹰击-6反舰导弹1977年开始正式研制,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生产,1984年定型,1986年入役,曾出口过巴基斯坦,1990年代中期,鹰击-8反舰导弹和歼轰-7的组合批量服役后,该导弹逐渐退役。

武器性能

  • 中文名称:鹰击-6反舰导弹
  • 英文名称:YJ-6 Anti-ship missile
  • 前型/级:海鹰-2反舰导弹
  • 次型/级:鹰击-8反舰导弹
  • 研制时间:1977年-1984年
  • 服役时间:1986年
  • 定型时间:1984年
  • 国    家:中国
  • 设计单位:中国三、四、五机部、八机部总局
  • 建造单位: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
  • 服役情况:退役
  • 导弹类型:空射反舰导弹
  • 目录

    发展沿革编辑本段

    研制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海军反舰的主要武器海是鱼-2鱼雷,尽管相对老式航空鱼雷有很大的战术优势,但是
    鱼-2型空射反舰鱼雷 鱼-2型空射反舰鱼雷
    随着海军舰艇武器装备性能上的飞跃,在几千米距离上的对舰攻击成功率很低。海军舰艇也开始大量采用火控雷达和与雷达联动的射击指挥仪控制舰炮的射击,命中精度极大的提高,一些舰炮的有效对空射击斜距已经超过了鱼-2鱼雷的投放距离,再加上舰空导弹的出现,使得飞机突防面临严重威胁。 1956年苏联绰号“狗窝”空舰导弹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空舰导弹的关注,也影响了中国海军的作战观念。60年代初期,中国在着手仿制544反舰导弹(即“冥河”反舰导弹)的同时,海空军中提出需要一种空对地和空对舰导弹,但是当时中国正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有限的资金只能先保证仿制544反舰导弹。
    20世纪60年代中期,恰是中国军事航空平台与武器技术大发展的时期,许多崭新的武器装备概念纷纷出现,而此时苏联技术援助的突然终止,阻拦在了这些装备与技术发展的进程。受限于基础工业水平的薄弱和相关技术的缺乏,中国的军工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为空军提供一款能够满足要求的空对面战术导弹,大量装备部队的轰-5和轰-6轰炸机仍只能依靠自由落体炸弹和鱼雷执行对面打击,这种落后的攻击方式无论是突防能力还是毁伤效能上,都早已经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战场现状,严酷的现实呼唤着一款属于中国的空对面导弹的到来。
    1965年,中国空军正式向军委申报,现行装备部队的轰-6轰炸机只能遂行高空轰炸,已无法安全的在地空导
    海鹰-2反舰导弹 海鹰-2反舰导弹
    弹的威胁下遂行对地打击任务,因此请求安排研制空地或空舰导弹,空军在上交的文件中还说明了技术指标要求,即射程不应小于150公里,而重量不应大于三吨。中国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随即安排各个单位进行相关预研讨论工作,由于当时还没有陆上目标识别末导设备,地面背景复杂,研制这类设备不是短时间能作到的,因此空军要求的这种导弹的对地攻击能力暂时无法实现,决定先研制空对舰导弹。当时的中国,基础研究储备非常少,缺乏成熟的气动模型,经过反复的斟酌,选择了在岸基发射的海鹰-2反舰导弹的基础上改型为空对舰导弹。
    1966年,中国飞航导弹研究院的总体设计部组建了空舰导弹研究室,并向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呈报了《改装海鹰二号导弹为空舰型号的总体方案》,全武器系统代号为371工程,意为三机部和七机部协同研制的第一项工程,导弹型号为风雷一号。196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371工程方案审定会,确定了总体设计和战术技术指标。在此之前,中国从未系统的研制过空舰导弹,仅进行过仿制改进,加之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资料匮乏,风雷一号初期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困难重重。海鹰-2导弹当时已经进入打靶试验阶段,但是对其飞行中的弹道情况并没有很深入的把握,而空射导弹作战弹道包括投放滑翔、平飞、仰俯,投放与地面发射过程不同,是否会受到干扰载机干扰等问题需要进行风洞试验,此外空中发射遇到的低温问题是否会影响发动机点火和工作也没有把握。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弹道模型在风洞中投放,同时进行发动机低温试车,于1967年春天四次低温试车成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受中国国内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影响,风雷一号的总体技术协调问题无法协调,不过研制人员依旧顽强地支撑着,直到1969年负责担任风雷一号载机研制任务的172厂正式申请轰-6丁飞机停止研制后,风雷一号导弹的研制工作才完全停顿。虽然声称是暂停,但对于风雷一号这个型号来说已经到了尽头。
    1973年8月,中国南海西沙地区的局势骤然紧张,海军意识到了快速反应和支援的重要性。当时海军航空兵
    强-5 强-5
    和空军的作战飞机虽然能够对西沙群岛遂行巡逻,但能够携带的对地攻击武器仍然只有火箭弹和自由落体的普通炸弹,采用轰炸机从高空轰炸岛上南越部队的目标毫无问题,而攻击海上机动的南越护卫舰却很难。强-5和轰-5轰炸机虽然能够携带炸弹和鱼-2鱼雷进行突击,但是缺乏目标远程搜索和指示。强-5执行反舰任务时没有目标搜索设备,需要依靠目视搜索或接收引导接近目标,然后超低空投弹或采取水面跳弹攻击,由于投射距离近,易遭到拦截。轰-5携能够在南越海军40毫米高炮射程外投射,却处于其127毫米舰炮射程内,而且在最大投射距离上投放很难命中护卫舰这样的高速机动目标。1974年1月17日,西沙海战爆发,中国海军以猎潜艇扫雷舰投入海战,虽然最终获胜,但航空兵的歼击机直到海战结束以后才赶到交战海域上空巡逻警戒,航空兵的作战反应能力体现整个装备体系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海战使海军部门深深感到应该有远程载机和制导武器才能有效控制南海,此时中国受文革后期余波影响,各个部门的运转速度异常缓慢。
    1975年9月,中国中央军委才批准同意恢复轰-6丁飞机挂载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同年11月国防工办提出应以6年前停工的风雷一号导弹原设计方案为基础,尽量选用现成的成品设备,以最快速度提供部队装备。至此,空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又重新启动,已经散到各处的原风雷一号的科研人员开始集中。

    建造沿革

    1977年4月,中国三、四、五机部、八机部总局和海军所属近60个单位遵照中央军委的批示,在青岛联合召开系统方案审定会及配套定点协调会,明确了
    轰-6丁飞机 轰-6丁飞机
    研制程序和研制配套生产分工,使空舰导弹的工作真正进入实施阶段。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将导弹正式命名为鹰击6号空舰导弹,路史光担任总设计师,同时在轰-6甲型基础上改装轰-6丁载机,初步方案是在机翼下挂载两枚鹰击-6导弹。 由于已经有仿制上游-1反舰导弹以及研制海鹰-1和海鹰-2导弹的经验,鹰击-6导弹的研制进展顺利,选用了新研制的单脉冲末导雷达,但由于雷达研制进展很慢,1977年到1979年才研制了9套DM1A单脉冲末导雷达进行试验,1981年改进了抗干扰电路后命名为DM1C,经过几次试验后,雷达整机最终定型。
    1978年夏,鹰击-6导弹在中国陕西阎良进行了首次空中试验,主要试验轰-6丁飞机带弹在1000至9000米空域飞行,测试空中应急燃料排放、机弹遥测传输干扰,测量机弹系统的作用距离和方向图等。首次带弹起飞后,飞行员报告飞机发生了强烈振动并请求紧急迫降。飞机带弹降落非常危险,虽然是没有战斗部的遥测弹,但一旦在降落中掉落对于飞机也是很致命的,好在降落非常顺利。经过检测后发现震动是机弹间的空气紊流造成的,因为带弹的飞机是专门用于实验的轰-6,导弹挂在机腹下而不是设计的机翼下,机腹挂弹舱口没有做保形处理,敞开的舱口导致结构强度降低造成震动,在舱口用螺丝拧上保形盖板就解决了问题。
    1978年10月以后,鹰击-6导弹开始在壁滩进行模拟投放试验,三枚鹰击-6导弹和仪器、人员陆续到达。11
    鹰击-63导弹 鹰击-63导弹
    月6日轰-6进行了投放导弹的试验,不过这次投放在导弹还没有转入平飞前坠地摔毁。查找了很多原因后25日再次投放,结果依然坠毁,最后发现设计的生产图纸将弹上仰俯阻尼陀螺接反,而工艺图纸又表成正确接法,厂家是按工艺图纸验收,从而没有发现生产图纸的问题。改动后,用最后一发试验弹于12月5日再次试验。当导弹投下后,滑翔到预定地点点火成功,自动将高度降低到100米转入平飞,投放试验到此获得成功。之后由于轰-6丁飞机的进度有所拖延,直到1981年才开始按试验大纲进行试验 。
    1981年11月,轰-6丁飞机在山海关海军机场先做带弹试验。首次起飞给导弹通电后,飞机就立即开始震动,降低速度后震动依旧。经过对遥测数据的判断发现是导弹的舵面在接电后不停动作,因为此时导弹状态没有闭锁,误以为是在自主飞行,因此舵面在不断地动作,而飞机却不理睬其动作,两个系统之间拧了起来导致机翼震动。在排除了震动问题后,又发生了断开电源时,机身右边的遥测弹突然离机落地坠毁情况,结果很快查出是火控系统故障,在断电时误当成发射解脱断电,自行将导弹丢了出去。排除了一系列问题后,在黄海的试验取得了成功。
    1982年,开始了轰-6丁全武器系统的飞行试验,由于发射禁区不能确定和雷达性能问题,正式打靶到6月还
    鹰击-62反舰导弹 鹰击-62反舰导弹
    没有确定下来,只是进行了各种测试和带弹飞行。6月19日一架轰-6丁飞机在渤海锦西附近上空用245雷达截获了目标,并且立即自动形成了导弹射击诸元,飞机在2000米高度发射了第一发空舰导弹。导弹射出后,向下滑翔到800米左右高度自动点火,导弹按照装定诸元自动转向射击航向和将高度降低到100米改为平飞,在到达预定航程后,弹上末导雷达开机自动搜索,不到2秒即捕捉到了海上的标靶,弹上自动驾驶仪随即控制导弹加速俯冲,直接命中了这个靶标。试射成功之后,鹰击-6导弹随即宣告正式服役,并迅速批量装备部队。
    1984年,鹰击-6导弹完成定型试验,出口型编号为C-601。 鹰击-6导弹与其它各种先进的导弹一样,也在不断地改进,一种是自身的改进系列型号,另一种是改型的衍生型号。鹰击-6导弹对动力装置、推进剂、电气系统和末制导雷达等作些改进与更换,研制出增程型射程为200千米的鹰击-61导弹,出口型编号为C-611 。 以鹰击-6导弹为基础研制的衍生型号出鹰击-63空地导弹。 中国的通用型鹰击-62反舰导弹虽然在研发过程中大量引入了新型远程攻陆巡航导弹的相关技术,改动量之大使其完全可当做一个新的系列,但其在设计之初的研制也使用了部分鹰击-6导弹的技术。

    服役历程

    1986年春,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播报了一条消息,中国携带C-601导弹的轰-6丁轰炸机通过国家鉴定并装备了部队。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曾使用鹰击-6反舰导弹的出口岸舰型,攻击科威特的美军指挥部,由于参数输入错误,只打掉了美军指挥部的几顶帐篷和雷达天线。

    技术特点编辑本段

    设计特点

    鹰击-6反舰导弹由于经历了风雷1号的下马和10多年的研制历程,最终定型的导弹已经与最初确定的空舰导弹
    鹰击-6反舰导弹 鹰击-6反舰导弹
    母型海鹰-2导弹有了几乎本质的不同。鹰击-6导弹末制导雷达采用了新型的单脉冲雷达,而不是上游-1导弹和海鹰导弹初期的圆锥扫描雷达。圆锥扫描源于二战时期的德国,是以一束与天线中轴线成很小角度、宽度只有1~2度的笔形波束围绕天线中轴旋转来确定目标空间位置,扫描范围类似一个圆锥,容易受到角度欺骗干扰,而且无法对抗该干扰,因此二战后都采用单脉冲制式跟踪目标。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就成功地研制出了导弹用单脉冲末导雷达,并开始改装在海鹰导弹进行试验。在研制鹰击-6导弹时,虽然这些单脉冲雷达并没有完全成熟,但由于对雷达研制进展有充分的信心,因此还是作为现成产品入选,最终于1982年定型,是中国新一代末制导雷达。
    鹰击-6导弹上采用了小型逻辑部件构成的数字化指令机构,与海鹰-2导弹的电子管模拟机构完全不同,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机构体积也减小很多,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程序指令和逻辑判断式的射程控制指令功能的弹上机构设备。鹰击-6导弹上有一套773多普勒雷达,主要用于测速而不是探测目标。由于高空投放已经具有初始状态,各种气流对导弹航向、姿态和高度随机影响非常复杂。空舰导弹速度慢,飞行时间相对较长,这些因素使导弹在进入自控段后,侧向纵向都会出现很大的散布,严重影响弹上末导雷达捕捉目标。利用弹上多普勒雷达测速能够精确获得飞行地速,提高导弹命中精度,而采用空速管测速,只能测量对气流的空速,不能反映导弹真实飞行状态。对于飞行高度的测量也同样采用了精确的无线电高度表取代原有的气压膜盒式高度表,这种高度表精度高,能够控制导弹超低空飞行。

    弹体外型

    鹰击-6反舰导弹可分为四大部分,即弹体、弹翼与尾翼,战斗部与引信组合,制导与控制系统,动力系统。
    鹰击-6反舰导弹 鹰击-6反舰导弹
    鹰击-6导弹外型依旧保持着与海鹰系列类似的常规气动布局,外形像小飞机,弹体头部为椭圆旋转体,中段为圆柱体,尾部为二次曲线旋转体;弹体上方装有前、后吊环,通过吊环把导弹挂在飞机上;弹体腹下有一腹鳍,内装电缆和导管等;二个中单翼弹翼位于弹体中部,是大后掠角三角形翼,为半硬壳式结构,其面积较大,使得该弹升阻比较大,滑空性能不错;三个尾翼安装在弹体尾部,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每一尾翼后缘都有一个操纵舵。弹体从前到后分别装有末制导雷达,燃料箱,战斗部,氧化剂箱,自动驾驶仪,多普勒导航雷达,液体火箭发动机。
    鹰击-6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仪、多普勒导航雷达、无线电高度表、末制导雷达、舵机、电源等。自动驾驶仪是整个飞行中的核心,它能完成三个相互独立的角回路的稳定与控制,与其它机构配合完成对导弹的质心控制与射程控制,接受末制导等其它组件来的住处,使导弹在规定的弹道上飞行直至击中目标。高精度的无线电高度表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不断测定飞行高度,从而保证导弹不会过高或过低飞行。末制导雷达是命中目标的关键部件,由天线、收发机、信号处理机、电子对抗设备和电源等组成,是一种单脉冲体制的主动雷达,具备抗海浪、电子干扰等多种干扰的本领,能主动捕捉、跟踪与锁定目标,在航向和俯仰两个平面内提供目标信息,按预先选定的导航规律引导导弹命中目标。

    推进系统

    鹰击-6反舰导弹动力系统包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供应系统,液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弹体尾部,是一台推力可调,能长时间工作的性能优良的发动机。推进剂供应系统包括燃料、燃料箱及输送系统,氧化剂、氧化剂箱及输送系统,高压气并等。鹰击-6导弹的动力航程为150千米,如果被攻击的目标距离较近时,弹上的推进剂并不属浪费,它们能在舰艇内部燃烧、爆炸,这实际上也增大了导弹的杀伤威力,起到了第二战斗部的效能,这也是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一个优点。

    攻击能力

    鹰击-6反舰导弹秉承中国反舰导弹重视威力的一贯作风,安装了适合攻击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大中型舰艇的约
    鹰击-6反舰导弹 鹰击-6反舰导弹
    500千克聚能爆破型战斗部,装药量数倍于法国 “飞鱼”反舰导弹。不同于反坦克导弹的聚能装药,聚能爆破型战斗部前部有一半球形金属聚能罩,炸药起爆后因受到聚能罩限制,引成一股能量巨大的聚能射流,并被束缚向目标方向,可穿透一定厚度的装甲钢板,使导弹在击中的舰艇内部开花,从而达到增强威力的作用。鹰击-6导弹引信系统包括两套电引信和一套机械引信,三套引信均为触发式引信,且都有三级安全保险装置。由于有这三组引信及一整套的保险机构,能保证导弹发射者自身的安全,又能保证引信与战斗部获得最佳配合,从而保证战斗部获得最佳穿甲爆破功能。 按鹰击-6导弹的设计指标,命中一发足以重创甚至击沉一艘3000吨级以上驱逐舰或万吨级船。根据以往美国航母在航行中出现的事故与排除情况来看,两枚鹰击-6导弹都命中要害,也能重创或击沉。

    制导方式

    鹰击-6反舰导弹的制导体制是自主控制和末段自动导引,发射后的导弹先是按预定的方式、姿态与程序作动力下滑。当离海平面850米高度时,高压气瓶向推进剂箱增压,推进剂流向发动机,发动机点火,使导弹作有动力的加速飞行。当导弹飞行速度达到额定速度时,发动机转入二级推力状态,使导弹保持等速飞行。从高度上来看,导弹从发射高度一直下滑到预定的平飞高度(50或70或100米)就转入平飞。在下滑与平飞阶段,导弹上的多普勒导弹雷达、自动驾驶仪、高度表、舵机等工作。当导弹平飞到预先装定的自主控制飞行距离时,多普勒导弹雷达关机、主动末制导雷达开机。此时,导弹的自主飞行阶段结束,进入自动导引飞行阶段。末制导雷达开机后迅速搜索自动跟踪目标,并引导导弹向目标俯冲,之后机械引信和电引信上的三级保险机构均被解除,当导弹撞击目标时,引信工作,战斗部引爆。

    发射方式

    鹰击-6反舰导弹的武器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鹰击-6导弹,机载瞄准发射设备和地面技术保障设备。机载
    鹰击-6反舰导弹 鹰击-6反舰导弹
    瞄准发射设备包括飞机导弹挂架,目标搜索雷达,射击指挥仪,发射控制台,一套敏感元件。导弹挂架与导弹弹体上的吊环相连,能很容易地把导弹挂在飞机上。目标搜索雷达用于搜索海上目标,在雷达显示屏上能显出搜索到的目标,并能自动跟踪目标。射击指挥仪的核心是一台专用计算机,它将来自雷达、各敏感元件、各测试系统的数据,通过一定的程序计算出各种所需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分别输往鹰击-6导弹和发射控制台。地面技术保障设备包括在技术阵地上的10辆特种专用车和机场上的2辆挂弹车和1辆指挥仪地面检查车,特种专用车用于对导弹上的各部件进行检测、维护、供电、供气、推进剂加注等,它们被称为气源车、加注车、电源车、起吊车等。挂弹车是一种自动式车辆,一辆车载弹一枚,能带弹进行升、降、纵向移动、横向移动、回转、俯仰、滚动等动作。指挥仪地面检查车用于对飞机上的指挥仪进行检查,包括起飞前地面射前检查和模拟空中射前检查。
    鹰击-6导弹采用轰-6丁作为载机首先是因为其载弹量大,是当时载弹量最大的作战飞机,其次是当时的设备体积重量不小,一般飞机难以装下,全套的设备安装在轰-6飞机上,充满了整个导航舱和仪器舱。 轰-6丁的机载火控系统主要以ZJ-6射击指挥仪为中心,用245轰炸雷达搜索目标,航向基准陀螺为目标方位参照;245雷达源于苏联,具有目标搜索功能,同时由于其波束窄,扫描速度快,很适合精确跟踪定位舰艇一类相对速度较慢的目标;由ZJ-6射击指挥仪不断记录和刷新雷达接收到的目标位置,并用于显示和装定,就实现了边扫描边跟踪,可以作到同时边扫描边跟踪两个水面舰艇目标;1979年11月,整套火控系统装在一架轰-6甲飞机上进行了试验,证明性能良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鹰击-6导弹在作战前需要在技术阵地上进行必需的准备,它包括对导弹进行各种测试与检查,合格后再对弹上的高压气并充填高压空气、加注推进剂,最后安装战斗部,之后导弹运往机场用挂弹车挂在轰-6丁飞机上,每一翼下挂弹一枚,用指挥仪地面检查车检查合格后,飞机即可起飞执行战斗任务。 轰-6丁飞机开启搜索雷达搜索海上目标,一旦发现目标,机上领航员就调整雷达显示屏上的跟踪目标波门框,待稳定地套住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之后射击指挥仪把从各敏感元件传来的参数,参照航向陀螺指示自动计算射击的舷角,并给出前置提前角,如果目标情况发生变化,射击指挥仪就随时根据新情况进行计算,更换装订参数。由于空射导弹与飞机的姿态有关,因此必须有航向姿态系统和机身机翼的陀螺稳定平台确定导弹发射的初始姿态,使导弹投射后结合射击指挥仪装定的目标参数自动调整飞行。 鹰击-6导弹可单发,也可齐射,当发射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发控台上的允许发射指示灯就闪亮,表示可以发射,发射员按下按钮,导弹就与母机脱离并飞向目标,飞机在发射后可立即返航或执行其它任务,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发射母机的安全。

    性能数据编辑本段

    弹体参数
    弹长约7.36米
    弹径约0.76米
    翼展约2.4米
    弹重约2440千克
    战斗部约500-510千克聚能穿甲爆破型
    导弹射程
    约100-110千米(有效)
    约150千米(最大)
    约200千米(鹰击-61)
    最大速度约0.9马赫(巡航)
    巡航高度
    约50-100米(巡航)
    命中精度对目标的捕捉率为98%,命中概率为90%以上
    制导方式自控+主动雷达末制导
    动力装置液体火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
    空基发射,发射高度海拔1000-9000米

    衍生型号编辑本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连续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均使用了空地导弹作为主战装备,而此时的中国空军,虽然已经装备了多种空射反舰导弹,但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反舰导弹,并不适合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因此,空军又提出了研制中远程空地导弹的要求,大致要求,新导弹射程要达到200公里以上,必须能够用于攻击地面固定高价值目标,并具备相当的抗干扰性能与精度,同时,又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承担新型导弹设计任务的中国海鹰机电研究院的设计人员们面对如此之短的任务周期,第一时间内将视线转向了已经装备部队的鹰击-8和鹰击-6反舰导弹上,但鹰击-8导弹因为研制之初过分强调轻量化,导致其射程提升受导弹体积局限很大,同时,鹰击-8相对较为轻小的战斗部,在攻击地面目标时威力也不足,而鹰击-6导弹则有体积大,内部空间充裕,方便改装等优点,于是设计人员便决定在这款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一款新型远程空地导弹,这就是鹰击-63反舰导弹(又称K/AKD-63或空地-63)。
    鹰击-63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展开后,设计人员首先换掉了鹰击-6导弹上的不适合长距离飞行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以一台WP-11型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替换,新导弹的射程突破了200千米大关,并且对其弹载飞控系统进行了修改,使用了数字式飞控装置,修改了控制率使其可以适应更加灵活的任务剖面,并且对导弹的气动外型做了针对陆地低空气流特性的适当修改。鹰击-63导弹研制中,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没有合适的制导系统,在当时能投入使用的制导系统中,能够适应远程对面导弹的就只有冷却红外制导系统和单脉冲主动雷达制导系统,而当时中远程空地导弹经常使用的地图匹配制导制导系统,则因为中国暂时还不具备区域卫星定位能力和高精度电子地图绘制能力,而导致无法使用,而单脉冲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只适合在海上用于搜索目标,在攻击陆上目标时,由于地面远比海上复杂的低空杂波环境,使得单脉冲主动末制导雷达根本无法有效搜索与锁定目标,至于红外制导,由于地面目标普遍温度较低,红外制导也变得不切实际。最终设计人员决定突破常规,在鹰击-63导弹上采用类似俄罗斯KH-59空地导弹上所采用的电视制导,人工遥控的制导模式,但是KH-59的最大射程不过115公里,设计制造200千米射程的电视制导大型空地导弹,在世界各国之中还没有过成功的先例。将电视制导系统应用在中远程空地导弹上,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实现目标搜索,诸元装定和末制导段的操控问题,通常情况下电视制导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是目标影像匹配制导,但这种制导模式对前期侦查工作的要求很高,一旦前期战术侦查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整个打击任务的失败,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在新型中远程空地导弹上使用“人在回路”的遥控式末制导模式,即在末制导阶段,由载机武器操作员遥控操作导弹进行最后的目标锁定与攻击。
    鹰击-63反舰导弹的基本技术特性确定以后,载机平台的研制工作也随即同步展开,90年代中期,中国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把一架轰-6D进行了针对导弹搭载的改装,拆除了原有的轰炸导航雷达和交联的轰炸瞄准具,加大了机头雷达罩以容纳新的多功能对地攻击大型数字化雷达。同时在机尾增加了一个圆形数据链天线罩,用于制导导弹命中目标和接收弹上电视摄影机图像,并拆除了已经无用的7门23毫米自卫机炮;增加了新的有源、无源自卫电子干扰系统;增加了武器操作手的位置和相关控制系统及电视制导所需的显示器,并且改用新的翼下挂架用于挂载空地导弹。最终该原型机于1998年底首飞成功,试飞进程十分顺利,最终于2002年与配套的鹰击-63导弹同时定型投产。
    鹰击-63反舰导弹虽然和其原型鹰击-6导弹在用途以及制导模式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但其基
    鹰击-63反舰导弹 鹰击-63反舰导弹
    本外形相比鹰击-6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该弹仍旧采取类似小型飞机的常规布局,弹长7.0米,弹径0.76米,梯形主翼翼展2.4米,尾翼采用X型布局,四片尾翼彼此垂直安装,这样的气动布局更加适合地面低空的气流环境,由于改变了结构和材料构成,使得该弹全重较鹰击-6有相当程度的降低,为2000千克,同时威力却没有任何降低,该弹仍然使用了500公斤爆破杀伤战斗部,在导弹最前端有小型光学窗口,用以安装电视制导系统的光学探头,该弹制导系统工作寿命100小时,贮存寿命10年,电视引导头全重50公斤。
    鹰击-63导弹与轰-6H配套使用,该型轰炸机系西飞集团在老型H-6导弹载机H-6D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在机体结构上照之前的H6并无太大变化,但在其扩大了的机头雷达罩内安装了大型目标搜索/火控雷达,用于搜索目标并对导弹实施中继指令制导,与此同时,该型轰炸机在机翼外侧增加了一对大型武器挂架,使得其在对航程要求不大的前提下可以同时挂载4枚KD-63型导弹升空执行打击任务,从而加强了火力打击密度,提升了任务灵活性。
    鹰击-63导弹采用惯性/无线电指令制导和末段电视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一般作战流程为:载机在使用雷达
    鹰击-63挂载 鹰击-63挂载
    发现目标大致方位以后。调整高度在200~~5000米范围内,发射导弹,发射模式为自由落体发射,发射后,导弹脱离载机下坠约70~120米后,发动机点火并进行爬升或俯冲,同时校正航向开始巡航段飞行。巡航段既可以依托弹载惯性制导装置实施自动控制,也可以人工控制。巡航飞行速度900公里/小时。巡航高度7米~~1000米,典型任务巡航高度600米,根据发射和巡航高度,导弹有效射程最大可达180公里,最大动力射程240公里,最小射程20公里。当导弹飞抵目标区域范围后开始启用电视制导系统对目标进行最后的截获和锁定,该系统对于某典型目标(机堡、工事等),最大目标截获距离18公里,最大锁定距离12公里,最小制导距离6公里,自动状态下对目标的截获概率为98%,人工状态为99%。锁定目标后,导弹随进转入俯冲对目标实施攻击,其命中概率为90%以上(理想气象条件),命中精可达2~6米。
    鹰击-63导弹的服役标志着中国空军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终于迈进了中远程精确打击的门槛,具备了防区外精确火力投射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的实现过程中透出了诸多的无奈,而且鹰击-63导由于其制导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其作战效能受到多方局限而非尽善尽美,但作为中国空军所装备的第一款大型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对打击能力的贡献仍然是巨大而毋庸置疑的。

    总体评价编辑本段

    鹰击-6反舰导弹由机载发射,攻击水面舰艇,具有射程远、作战区域大、机动性能好等特点,能对付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大中型舰艇。
    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以引进苏联544反舰导弹为基础,结合自主技术创新,共发展了“上游”,“海鹰”以及“鹰击”三个系列数十种各式反舰导弹,按照最初的编号规则,这三个名称分别用来称呼舰载反舰导弹,岸基反舰导弹和空射反舰导弹三个类别,但随着反舰导弹的一弹多型化,上述规则逐渐变得混乱,本来作为岸舰型发展的海鹰系列反舰导弹,最终取代上游系列而成为一个时期内中国反舰导弹的主力型号,而出现更晚的鹰击系列,则因为其采用技术更新,通用化更强,最终取代了上游和海鹰两个系列的反舰导弹,使得后期中国反舰导弹序列中“鹰击“系列一枝独秀。而在鹰击系列这个大家庭里,又以鹰击-6反舰导弹系列服役最早,体积最大,射程也相对同时期其它型号更远,而作为中国空军主力远程反舰武器一直服役,鹰击-6导弹系列作为中国最早一个空射反舰导弹系列,对中国空射巡航导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实践与储备作用,其研制、装备的历史,恰似一部中国空射巡航导弹发展史。(网易)
    鹰击-6反舰导弹的成功研制,使得打击半径向外延伸了百余公里,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其长射程,中国空军的轰-6丁型轰炸机可以在敌方水面舰艇防空圈以外投射鹰击-6导弹,从而保证了载机的基本安全,由此可见,这一系统的服役,使得对海打击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空军从此具备了行之有效的对海打击能力。但是,在鹰击-6导弹研制成功的时候,世界上军事大国的舰载防空系统已经迈入了远程区域防空的时代,舰载高空防空圈半径已经扩展到了100公里左右,与此同时,近程防空系统技术的飞速更新也使得反舰导弹的突防变得更加困难,鹰击-6导弹较高的巡航弹道,加上相对呆板的弹道特性,在服役之初就遭遇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从鹰击-6导弹出口型C-601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其装备数量相当有限,仅配备中国海航与空军沿海一些轰炸航空兵部队的轰-6丁轰炸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鹰击-8反舰导弹与歼轰-7重型歼击轰炸机的组合批量服役以后,鹰击-6导弹逐渐让出了其主力空射反舰导弹的位置。(网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SY-1反舰导弹    下一篇 鹰击-8反舰导弹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