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战斗机   
[0] 评论[0] 编辑
多用途战斗机,就是在原有空战基础上加上对地攻击能力,以及能执行截击、制空、护航、对地攻击、反舰以及侦察等多项任务的战斗机。随着战斗机的研制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以前那样把用于对空的歼击机和用于对地的攻击机分开研制了,而多用途战斗机拥有较强的均衡作战能力,所以在未来多用途战斗机一定是各个国家研制的主流。它在战斗机的基础上可执行多种任务。例如:截击、夺取制空权、对陆对海打击、破坏机场跑道、打击敌方雷达等电子仪器,设备、钻地精确打击、技术验证及各种飞行,载具,机载仪器实验等。现役多用途战斗机主要有F-15、F-16、苏-30、法国的"阵风"、欧洲"台风"和瑞典的"鹰狮"等。

武器性能

  • 中文名:多用途战斗机
  • 英文名:Multi purpose fighter
  • 定义:能执行截击、制空、护航、对地攻击、反舰以及侦察等多项任务的战斗机
  • 1:在火力圈外发射武器
  • 2:包括雷达和光电装置
  • 目录

    基本属性编辑本段

    米格1.44多用途战斗机 米格1.44多用途战斗机
    多用途战斗机至少应具备几种基本特性,才能完成所赋予的任务。第一是生存力,如果战斗机不具备这一点,则敌方可牢牢地控制其空域,迫使战斗机只敢在火力圈外发射武器,使武器投放精度下降。战斗机编队必须能够探测地面和空中威胁,然后通过规避或作战来保护自己。  第二点是瞄准传感器很关键。战斗机发现目标并精确攻击目标的能力是依靠使用这些传感器来达到的,包括雷达和光电装置,它们可以提供实时的瞄准数据给飞行员和武器系统。
    第三点是选择能解决所有目标的武器。精确制导炸弹和现代短距空空导弹是必需的,最好装备中距空空导弹和火力圈外发射武器。有些战斗机买主在选择战斗机时,把传感器系统和武器系统作为选择的决定因素。战斗机的一项中心需求是支援,战斗机是高度集成的系统,需要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包括改进和培训),用户才能正常地使用它。

    未来展望编辑本段

    随着战斗机的研制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以前那样把用于对空的战斗机和用于对地的轰炸机分开研制了,而多用途战斗机拥有较强的均衡作战能力,所以在未来,多用途战斗机一定是各个国家研制的主流。

    SAAB-37战斗机编辑本段

    SAAB-37多用途战斗机又称为“雷”式战斗机,是瑞典空军装备的主要战斗机种之一。该机由瑞典著名的萨伯-斯堪尼亚公司(简称萨伯公司)生产。根据瑞典空军提出的一机多用思想,研制工作于 60年代开始,在萨伯系列飞机中首次推出了这种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SAAB-37战斗机机长16.40米,翼展10.60米,机高5.90米。最大起飞重量17000公斤,在11000米高空,飞行速度为M数2.0,在100米的超低空,飞行速度也可达到M数1.1,作战半径500-1000公里,实用升限18000米。 SAAB-37战斗机在气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三角翼鸭式布局,具有良好的短距起降性能。机上装有1门30毫米奥利康航炮,射速每分钟1350发,备弹1 50发。机身和机翼上有 7 个外挂点,可携带2-4枚“天空闪光”空空导弹和2枚 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必要时,还可外挂航炮吊舱。为了提高该机的对地攻击能力,瑞典空军还专门为SAAB-37研制了一种“VIRGO”破片杀伤延迟落下型低阻炸弹,并可在低空高速平飞时投放,对炮兵、防空导弹和车辆集结地的毁伤能力较强。SAAB-37战斗机的机载设备也很先进。 主要配置是 PS-46
    多用途战斗机多用途战斗机
    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中央数据处理机,座舱平视显示器,多普勒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等。 此外, 由于SAAB-37战斗机在设计时突出了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的要求,飞机的良好率相对较高。

    苏-30战斗机编辑本段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 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毫无疑问是一种优秀的第三代战斗机,中国经过与苏联/俄罗斯艰苦的谈判,于90年代中起开始购入和仿制苏-27SK/SMK战斗机。在苏联/俄罗斯,苏-27的改进自80年代苏-27定型就已经全面展开。作为单座战斗机的共同特性,苏-27的使用经验表明,现代空战带给飞行员的工作量很大,加上高机动产生的高过载、大航程产生的长时间留空,使飞行员在单独应付复杂的作战情况、机载电子综合设备和机载武器时手忙脚乱。这不利于挖掘战斗机本身的性能潜力。为此,许多先进战斗机加入了第二名飞行员。这名飞行员一般不负责具体航行操纵和近距格斗,将精力集中于负责操作机上雷达、通信等各种电子系统,观察空情,甚至为单座战斗机提供预警、通信和指挥。同时因为有了第二名飞行员,战斗机更适合执行危险而复杂的对地攻击任务,一名飞行员可负责驾驶战斗机进入攻击路线,观察周围空情,另一名则控制火控系统和武器,发起攻击。假如只有一名飞行员,攻击效果和生存力肯定会有所降低。如美国、法国就分别发展了F-15E和幻影2000D等双座战斗轰炸机。在这种思想下,苏联军方决定以苏-27UB双座教练机为基础研制生产这种双座战斗机。研制工作始于1986年,总设计师伊尔·伊万诺夫,武器系统的设计师是维克托·加鲁申科。研制中首先解决了加装空中受油系统的问题。空中受油管装在机头右侧,不增加飞机的阻力,不影响机载雷达工作。该系统后来为苏-33、苏-35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所采用。这架空中加油型苏-27UB飞机于1987年首飞,随后完成了莫斯科-共青城-莫斯科的不着陆飞行,飞行距离13440千米,连续飞行15小时42分,4次空中加油。1988年开始,苏-30研制工作转入正规。设计中将在苏-27UB的基础上改进一种采用空中受油系统、新型导航系统、先进的惯导系统和火控系统的双座战斗机,命名苏-30。1989年12月31日苏-30在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机场首飞。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朝鲜人民军空军    下一篇 德国HE219战斗机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