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运输机   
[0] 评论[0] 编辑
相比其他机种,C-46通常用来建立和保持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空中生命线—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

武器性能

  • 中文名称:C-46 “突击队员”
  • 服役时间:1941年
  • 首飞时间:1940年3月26日
  • 英文名称:Curtiss C-46 Commando
  • 国 家:美国
  • 研制单位:寇蒂斯公司
  • 目录

    历史编辑本段

    C-46最出风头的时期就是在二战中飞驼峰航线,从喜马拉雅山的最东部从北往南飞。最高峰海拔6705.6米。超过了当时大多数飞机的最高巡航高度,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执行向中国输送补给,C-46表现得比C-47出色很多,C-46很快被分配到“中国-缅甸-印度”战区。驼峰航线的飞行需要很高的导航技巧,信心和勇气,同时还需要些许运气。
    在驼峰航线3657.6米以上天气就变得十分恶劣。途中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仪表飞行,大面积的云层覆盖,时常遇到强烈的暴风雨,和山顶上复杂的气流。大量闷热的降雨。在印度和缅甸,潮湿的天气伴随着雨季从5月持续到10月.在印度只有11月到3月会有晴朗干燥的天气。当印度是好天气时,在中国那边往往是坏天气。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飞行。恶劣的天气十分影响在驼峰航线上的飞行。要补充补充说明的是,804.6公里到昆明,中国缺乏足够雷达设备和精确的航空路线图,所以天晴的时候,日本战斗机经常在这段路线上出现,在驼峰航线上晴朗的天气意味着没有任何安全系数。这是十分好的时机,日本人喜欢在空中徘徊搜寻满载飞行的C-46,飞行笨拙,多是菜鸟飞行员驾驶。日本战斗机有零式海军型战斗机。在这个地区的日军战机包括中岛1式(ki-43),2式战斗机(ki-44),和中岛高空型战斗机(ki-87)。1943年10月13日,日军战斗机击落一架C-46。两架C-87(改的载货型的B-24)。和两架C-47。在10月20日和27日更多的C-46被击落。
    滇缅公路连接印度和缅甸,以及缅甸到中国。是中国曾经主要的补给生命线。1942年4月,日军占领腊戍,控制了滇缅公路。由于日军控制了中国的海岸和滇缅公路的关闭,这个时候,向中国输入补给只能依赖空中,从喜马拉雅山顶上。所有的补给品,特别是航空汽油,必须通过空运。
    空运行动从1942年5月8日开始,先是用C-47.但是很快证明C-47不适合这个差事,更多的C-46和C-87投入到空运行动中。原定计划每月输送7500吨补给品。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个过于乐观的估计。这个预订数目在1943年10月以前从来没有达到过。实际上。1942年12月只有1227吨成功运送到中国。这对于中国战场硕大的需要来说只是杯水车薪,1942年12月1日美国航空运输队接替了这个任务。
    飞行在CBI途中的C-46A-45-CU(42-96621) 飞行在CBI途中的C-46A-45-CU(42-96621)
    典型的装载包括208.2升航空辛烷燃料和1360.8公斤弹药。如果流畅的飞行到达昆明。可以从C-46的油箱移出1135.6升的燃料,通常是把从货物剩下的油料加到C-46的油箱中。其他的货物包括陆军的车辆,航空发动机,备件和其他军用补给品。C-46还可以运载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偶然的,C-46也曾经用于支持地面行动的紧急独立运送任务。但是在运送中国军队回印度训练反攻缅甸的过程中,很多中国军队中的农民士兵从来没有见过飞机,所以比较畏惧飞行,飞行过程中一些全副武装的士兵由于害怕(由于精神紧张引发支走火或者其他异常行为)导致了一
    运输途中的C-46-10-CU(41-12368) 运输途中的C-46-10-CU(41-12368)
    些飞机发生意外,从此便禁止中国士兵携带枪械飞行。 “驼峰”航线的空乘人员发现他们可以在昆明的黑市上买到任何想要的物品甚至是那些他们冒着危险运进来的东西。他们同样发现武装的机组人员可以确保没有任何人可以从C-46上偷取补给品或者取走飞机上的炸弹。(有消息说是日军奖赏破坏C-46的行为)
    1943年2月。宋庆龄在美国国会进行演讲请求得到更多的补给。罗斯福总统同意并约定了7000吨的补给将于1943年7月送到,从1943年9月开始每月10000吨。1943年7月,美国空运司令部(ATC)展开大规模从佛罗里达-印度的独立部署。大约2000人和120吨补给转场运到印度。从1943年7月的2759人到1943年12月增加11000人投入到驼峰航线。
    1943年8月大约有4450吨补给送到。在接下来的12月激增到12590吨。在航线上飞行员们日益积累的经验使得空运吨位得到增长。1944年7月,19050吨补给运到。1944年12月,7612次飞行一共空运32000吨。1945年7月,每月的运送达到71042吨。参加运输的人员最高峰大约达到23000人。
    伴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落败,他们在1944实行在中国和缅甸两面推进。C-46经常转换运送盟军士兵在各个战场转移。所有的盟军都曾经加入到阻止日军的推进并进行反攻。
    1944年3月,22000中国士兵空运到保卫日军正在进攻的缅甸铁路线。1944年8月,中国军队终于拿下密支那机场。这个机场就是日军战机起飞袭击C-46的机场。尽管史迪威将军在缅甸成功了,但是日军继续向中国推进。1944年12月,日军进入到离昆明643.7公里以内。C-46空运了18000名士兵增援这个地区。
    1945年1月里的一天有超过500架次满载的飞机到达中国,这说明平均每75秒钟就有一架飞机从印度起飞,前线的压力使得运输队不惜一切代价飞越驼峰,然而,1945年1月6日,一场特大的风暴袭击了航线这片地区,在连续损失了7架C-46后运输行动不得不暂时停止。
    隶属第23中队的C-46“moby-dick”号 隶属第23中队的C-46“moby-dick”号
    大约有1000架飞机在驼峰航线上损失,航线上的某片地方甚至因为坠毁的飞机过多而形成了布满飞机铝片残骸的“铝谷”。大量的损失使得1943年中期成立了专门的搜救队伍,1943年8月2日,包括有包括哥伦比亚广播中心的记者埃里克.萨瓦雷德在内21人在缅甸北部从一架C-46上跳伞逃生,16天后搜救队只找到了其中一人。这些搜救人员全副武装并使用C-47多次在敌占领区执行任务。一架搜救的飞机扫射了一个日军机场并击毁一架停在地面上的零式战机,这算是运输队伍的第一个击毁记录。
    1945年,日军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C-46的产量增加并大多数仍然配属于CBI,日本投降后,在中国邮政准备好接手运输任务以前仍需要向中国运送补给,所以驼峰航线在战后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驼峰航线在1945年12月30日正式关闭,47000名美军飞到印度的卡拉其(今天这个城市归巴基斯坦)坐船回家,一共运送了65万吨货物到达中国。其中仅1945年就运送了其中的一半。战后美军向中国和印度提供了C-46以供使用。
    驼峰航线是从7个设在印度的基地起飞穿越喜马拉雅山到达中国,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危险,最可拍,也最野蛮的飞行。美国空军司令部认为这就像一次与大自然的近身格斗。每一个飞行员在返回美国轮休之前必须飞行600小时和一次附加的50小时,这对于熬过这段艰难时期和执行过如此危险任务的飞行员及其不容易。

    基本数据编辑本段

    C-46“突击队员”运输机
    服役时间 1940年3月
    制造商 Curtiss-Wright Corp., Higgins Aircraft Co.
    生产数量 3182架
    动力--安装两台两千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pratt&whitney)R2800-51双黄蜂(2 wasp)18缸气冷发动机具体技术数据
    机组:3人
    长:23.26米
    高:6.62米
    净重:13608千克
    最大重量:20412千克
    翼展:32.91米
    翼展面积:126.34平方米
    最大飞行速度--434.5公里/每小时(4572米)
    巡航时速:295千米/时
    最高飞行高度--8199.1米
    巡航飞行高度--5069.3米
    航程:1931千米
    空载--13吨(13.608kg)
    最大起飞总量--20吨(20.412kg)
    装载 4535kg ---- 28人
    电子设备 无
    油箱不具有自动封口的措施
    挡风玻璃不具有防弹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C-2运输机[美国诺格公司生产的涡桨舰载运输机]    下一篇 C-9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