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战斗机   
[4] 评论[0] 编辑
日本陆军二式单座战斗机中岛Ki-44钟馗,盟军绰号"Tojo",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高空拦截型战斗机;1940年起到1944年共生产1175架。原定钟馗作为高空拦截战机用为了克制美国的轰炸机队,后来发现性能不足所以在一型乙开始换装轰炸机用的Ha-109引擎,钟馗于试飞期间的模拟作战曾经击败川崎重工的Ki-60及德国运来的Bf-109E。战争后期也确实成为日本本土被轰炸时的防御主力。Ki44 钟馗全称二式单座战斗机“钟馗”,是日本二战战斗机。

武器性能

  • 中文名:二式战斗机‘钟馗’
  • 外文名:Tojo
  • 中文名称:Ki-44钟馗/2式单座战斗机
  • 服役时间:1941年11月
  • 发动机数量:单发
  • 首飞时间:1940年8月
  • 生产单位:日本中岛飞机公司
  • 飞行速度:表速IAS 520km/H
  • 前    级:一式战斗机 “隼”
  • 后    级:三式战斗机“飞燕”
  • 基本介绍

      日本陆军二式单座战斗机中岛Ki-44钟馗,盟军绰号"Tojo",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高空拦截型战斗机;1940年起到1944年共生产1175架。原定钟馗作为高空拦截战机用为了克制美国的轰炸机队,后来发现性能不足所以在一型乙开始换装轰炸机用的Ha-109引擎,钟馗于试飞期间的模拟作战曾经击败川崎重工的Ki-60及德国运来的Bf-109E。战争后期也确实成为日本本土被轰炸时的防御主力。

    图片文字说明

    结构特点

    以一式战斗机隼做基础,其火力是机头和机翼的机枪,因此火力比只有机头机的一式战斗机隼要强(也因此隼被称为"轻战",即轻火力战斗机),由于采用了较大的发动机而令此机好像一条大头鱼,由于该机机翼较小以减少翼载以求高速,故采用了蝶形空战襟翼以改善转弯能力。
    日本陆航本部对于中岛公司开发的“隼”式战斗机的表现很满意。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自己的飞行部队缺少一型有效的截击战斗机来对付处于高空飞行的美军轰炸机。陆航本部一直梦这种新式拦截机的出现。
    钟馗战斗机钟馗战斗机
    目录

    研发历史编辑本段

    追述历史,其实在1938年,日本陆军所制定的基于新时代战斗机发展基础的“陆航本部兵器研究计划方针”中就指出,对于战斗机的发展应分为2个部分即:1.发展轻/重型单座战斗机。2.开发双座式战斗机(著名的屠龙)。基于这个方针,中岛公司在开始KI-43“隼”式战斗机的研制过程中,组织了另外一部研究人员开始了高速重型截击机的研制工作。终于,在1938年后期,日本陆航本部给中岛公司下达了设计任务书。任务书规定中岛公司设计一种最大速度在600km/h(高度4000公尺),爬升率为5分钟内爬升至5000公尺,作战半径为600km(航速400km/h,必须2小时内到达,并保有30分钟滞空作战油料。)的重型截击机。第2年即1940年6月2日,试制计划正式开始实施。补充说下,当时,日本国内的中岛,川琦及三菱被称为航空3巨头,军方一有定单,他们必相互竞争。KI-44计划也不例外。不过在竞争过程中,川琦和三菱终究因为军方的设计任
    务难度较大而最终放弃。中岛公司在设计时特别考虑到Ki-44计划是作为截击机使用而非战斗机。因此,设计人员完全抛弃以前那种只重视飞机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理念。将设计思路转变为重视飞机的速度和高爬升率。设计小组由T.Koyama担任主设计师,设计组成员包括。设计师为其选择了中岛公司的Ha-41 4缸复列式星型发动机(实际上此种发动机原先是用于装备轰炸机的)以增强飞机动力性。但也因为这样而使KI-44显得机头粗大。同时设计师进行机身结构设计时参考了KI-43“隼”的设计,因此在外型上,除了机首特别粗大外,细小的尾翼也成了他比较显著的特征。虽然KI-44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不如KI-43“隼”,但后来设计者也为其安装了蝶形空战襟翼用以改善高翼载飞机的机动性,并同时解决了起飞着陆时的滑行距离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KI-44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40年8月首飞上天。这架飞机装备有2挺位于发动机整流罩内的89式7.7mm机关枪以及每边主翼起落架支撑处上的一门“一式”12.7mm机关枪(Ho-103)。与Ki-43“隼”式的火力相比,“钟馗”的火力确实比较强大。但笔者认为,要是对付美军B-29这种大型飞机,这样的武器搭配仍显不足(因此后来搭载了威力强大的Ho-301型40毫米喷进炮)。“钟馗”的首飞非常成功,机体的操纵性还算凑合。但笨重的机首仍给飞机的着陆带来了问题。同时作为一型高翼载飞机,仍飞出了一个很高的速度,爬升率为5分54秒爬升到16,400英尺只能勉强达到航空本部的设计指标。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中岛公司对原型机做了设计修改,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细部减阻修改,同时为发动机加装了增压器并更换了整流罩。经过这样修改后的原型机在不带任何武装的情况下也只飞出了354mph的最高速度,依旧低于设计规定。[由于设计小组已经对原型机的整体结构进行了修改,如果再对其实施大规模“手术”不仅不利于机身的整体结构,同时也拖延了对军方的交货时间。因此,设计人员决定针对发动机做修改。中岛公司发动机设计部最大限度的发掘了发动机的潜能,重新设计了气冷系统布局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再次修改的原型机又一次飞上了天空,终于在这一次飞出了389mph的速度达到了设计规定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389mph仅是不带任何武装下飞出的成绩,经过设计者的详细计算认为,在满载武装的情况下,“钟馗”原型机的最大速度仅为360mphh。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但陆航本部依旧决定将其投入现役使用。“钟馗”的原型机一共制造了10架,陆续用于飞行测试以及修改验证。当时日本已经和德国以及意大利结盟,BF-109也顺应出口到了日本。在日本陆航本部的主持下,“钟馗”与由德国飞行员驾驶的BF-109E做了一系列的模拟空战,结果显示2者性能不相上下(但特别指出的是,“钟馗”的操作性能非常不好,以至于德国试飞员以一句“如果每个JP飞行员都可以飞的了“钟馗”的话,那日本空军就是世界上最强的空军”这句话来影射其不良的操作性(实际上Bf109E7的操纵型还不如钟馗——by 搬运))。航空本部大喜过望。立即下令组建试验战斗飞行队用于检测KI-44对付太平洋战区盟军战斗机的效能。KI-44由时任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起名为“钟馗”。(一说为钟馗捉鬼,‘鬼’即是美军P38型重型战斗机) 1941年9月15日,KI-44的预生产型和2架原型机(技术性能已提升至预生产型之性能)被一起交付与日本陆航部队。为此,航空本部特别组建了试验战斗队(翠鸟部队)用于实战检测。这支训练部队转战中国战场,并与1942年5月更名为独立第47飞行队第90中队。[注5:由Toshio Sakagawa少佐指挥试验战斗飞行队分队(装备9架“钟馗”)于1941年11月进驻位于印度支那的西贡。]至此,KI-44开始在印尼的苏门达腊,中国,缅甸以及菲律宾一线战场展开大规模实战测试。到1942年9月,所有的测试结束,KI-44“钟馗”正式进入日本陆航队(JAAF)服役。命名为陆军二式战斗机“钟馗”。Ki-44“钟馗”的各改型演变:
    Ki-44原型机→Ki-44原型技术升级机→Ki-44-Ⅰa甲→Ki-44Ⅰb乙→Ki-44Ⅰc丙(改进型)→Ki-44Ⅱ原型机(换装中岛Ha-109发动机(1520hp/1130kw))→Ki-44Ⅱa甲→Ki-44Ⅱb乙→Ki-44Ⅱc丙(换装重武备)
    应说明的是,虽然II式战斗机的操纵型略逊于I式战斗机“隼” 但仍然远强于同为拦截战斗机的III式战斗机‘飞燕’和其他竞争对手。如同为截击机的海军J2M雷电,J7W震电,包括美国陆军的P51野马式和,P38闪电,P47雷电式,和较老的P40‘战’以及海军的F4U‘海盗式’和德国的Bf109、Fw190系列等

    武器装备编辑本段

    Ki44 la
    (1)机炮:N/A;
    (2)机枪:12.7毫米Ho103机枪 2挺;7.7毫米 89式机枪2挺
    (3)炸弹:通常不挂载
    Ki44-II Hei
    (1)机炮:N/A;
    (2)机枪:12.7毫米Ho103机枪四挺;
    (3)炸弹:50千克~100千克公斤炸弹2枚。
    Ki44 II Otsu
    (1)机炮:40mm Ho-301喷进炮;
    (2)机枪:12.7毫米Ho103机枪2挺;
    (3)炸弹:A 50千克 94式 五番 陆用爆弹 2枚。
    B 100千克94式一〇番陆用爆弹2枚。

    技术数据编辑本段

    乘员:1人
    机长:8.85米
    翼展:9.45米
    机高:3.248米
    空重:2,109千克
    发动机:中岛Ha-109(1,500马力)(钟馗改)
    最大起飞重量:2,764千克
    最大飞行速度:60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600千米

     

    附件列表


    4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9试    下一篇 Ki-51/九九式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