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空军装备   
[0] 评论[0] 编辑
“上游”-1即SY-1岸基反舰导弹,北约代号"Silkworm"(蚕),海射版CSS-N-1"Scrubbrush"。最初的“上游”-1导弹沿用了早期膜盒式气压高度表以及圆锥扫描雷达,前者的高度控制误差很大,在导弹飞行中常常出现严重的掉高度现象,而后者则存在抗电子干扰和抗海浪性能差的问题,1973年10月,我国针对这两点缺陷,为“上游”-1换装了固体化单脉冲小型雷达,并用无线电高度表替换了原来的膜盒式高度表及垂直速度传感器。1974年7月,当时的国防公办正式下达了"上游"-1改型的研制任务,并命名为“上游”-1甲舰舰导弹,1983年12月批准定型。   从外形看。“上游”-1与“上游”-1甲完全一样,我们只能粗略的说1984年之前生产的为“上游”-1,1984年后生产的为“上游”-1甲。

武器性能

  • 名称:“上游”-1/“上游”-1甲舰舰导弹
  • 射程:近程导弹
  • 射程:30千米
  • 目录

    基本情况编辑本段

    “上游”1反舰导弹“上游”1反舰导弹

    1960年1月开始筹建生产线并开展仿制设计,设计代号为5081。1963年1月投入试制生产。1964年4月首枚导弹组装成功。同年底在国家导弹试验靶场通过地面发射模拟弹试验。1965年8月在海军试验基地进行了导弹快艇发射模拟弹试验。1966年10月在海军试验基地进行了国产舰舰型导弹定型试验并取得成功。1967年6月通过了国家定型委员会的审查,批准生产定型并投入批生产,正式命名为“上游”1号导弹,编号为SY-1。批生产型导弹随后进入中国海军服役,并在该弹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第一个包括多种型号在内的反舰导弹系列。 

    研发单位:编辑本段

    上游-1反舰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舰对舰导弹武器,系原苏联544反舰导弹的仿制和改良型号,取名自毛泽东提出的“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之义,北约代号为“CSS-N-1”,装备6621和6623型导弹艇,07型改进型驱逐舰、 01型(成都级)改进型护卫舰、053H(江湖级)型护卫舰。

    上游-1反舰导弹

    研发历程编辑本段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历史上屡次被外敌海上入侵的教训,为巩固国家海防,于1956年10月成立了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其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而当时的国际环境中,苏联是唯一有技术实力且愿意帮助我们的国家。

    1957年9月,聂荣臻带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谈判,要求苏联对中国的导弹事业提供援助。10月15日双方签署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在1961年前,向中国提供四种导弹。 1957年10月15日中国又派出苏振华率领的海军代表团赴苏谈判提供飞航式导弹。1958年2月4日,中苏签订了协议,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542岸舰导弹,544舰舰导弹,1060潜地导弹,其中的544则是后来震惊世界的П-15“冥河”式导弹。

    1959年12月,根据中苏两国签订的,苏方开始向我国提供部分反舰导弹的样品和技术资料。1960年初,542型与544型反舰导弹样品运抵中国,很快就在渤海湾锦西地区的23基地进行了试射打靶。

    在1960年8、9月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全部苏联专家组被陆续撤回。而此前不久,专家组的工作已经出现停滞,所有的工作都陷入了停顿之中。

    1961年7月,在北戴河召开了国防工业会议。面对当时国家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局面,会议确定“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方针。中央军委决定停止防止性能不佳的542岸舰导弹,集中力量仿制544舰舰导弹,由五院负责技术总抓,三机部320厂——即南昌飞机制造厂——为仿制单位。

    1963年10月, 320厂用苏联留下的零件仿制出第一发544导弹模型弹,次年8月,顺利通过全弹静力试验,同年11至12月间在西北壁滩进行了发射试验。在此期间,由于原来544导弹所使用的液体燃料为酒精,需要大量的粮食来提炼,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上游”-1导弹转而使用煤油作为推进剂,而有效射程则由原来544弹的35千米增至40千米。

    1966年5至7月间进行了544导弹的陆上和海上飞行试验。这些试验弹的控制系统设备采用苏联产品,其他为国产,所以称为混合弹,有人调侃简称“混弹”。此时的544导弹型号已被正式命名为“上游”-1舰舰导弹。

    1966年11月,“上游一号”进行了海上定型试验,试验结果是9发8中。1967年8月,“上游一号”通过了定型进入批量生产,装备同步研制的21和24型导弹艇,随后用于07型(即所谓的“四大金刚”)驱逐舰的导弹化改装,以及装备01型及053H型导弹护卫舰。

    最初的“上游一号”导弹沿用了早期П-15的膜盒式气压高度表以及圆锥扫描雷达,前者的高度控制误差很大,在导弹飞行中常常出现严重的掉高度现象,而后者则存在抗电子干扰和抗海浪性能差的问题。1973年10月,南昌飞机制造厂针对这两点缺陷,为“上游一号”换装了2厘米波长的固体化单脉冲小型雷达,并用无线电高度表替换了原来的膜盒式高度表及垂直速度传感器。

    1974年7月,国防公办正式下达“上游一号”改型的研制任务,并命名为“上游一号”甲舰舰导弹。1977年至1980年间,“上游”-1甲导弹先后进行了三次定型试验,均因故障而未能通过定型。

    1981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故障分析及协调会议,之后通过在雷达仓配重上增加减震器等手段,最终消除了故障。

    1982年四季度,“上游一号”甲第四次定型试验以6射4中宣告成功,次年12月,“上游”-1甲舰舰导弹被批准定型。

    在此同时,南昌飞机制造厂还进行了“二次降高”的改进研究,即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先由平飞高度首次降至较低高度飞行,雷达锁定目标之后第二次降至贴近海面的高度实施攻击,由此大大降低了导弹被发现的概率。1979年11月,“上游”-1甲首次实现二次降高飞行,1983年“上游”-1甲二次降高型通过鉴定,作为发展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储备。

    1975年12月,南昌飞机厂根据海军的要求,开始在“上游”-1的基础之上研制固体燃料的“上游”-2导弹,为加以区别,通常称这一型为“上游”-2(固),而更早些的型号则称“上游”-2(液)。

    1984年8月,国防科工委将“上游”-2(固)列入到了“七五”计划之中,前者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上游”-2(液)的研制成果,1988年,“上游”-2(固)完成遥测弹试制,后由于一些设计问题,定型试验由既定的1989年6月退后至12月完成,试验结果为7发6中。 1991年,“上游二号”开始装备053H1G型护卫舰。

    改进形号编辑本段

    1、飞龙一号(FL-1)是上游一号(SY-1)的出口型

    2、海鹰-1(HY-1)为SY-1增大了射程(70公里)的岸舰型,后岸舰、舰载通用。

    装备配置编辑本段

    上游-1反舰导弹采用与飞机相似的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2片小展弦比的切梢三角形水平弹翼位于弹体中部,每片弹翼后部装有副翼,3片呈120°配置的切梢三角形尾翼位于弹体尾部,每片尾翼后部装有方向舵,弹体下部装有腹鳍。

    该弹由弹体、末制导雷达、引信、战斗部、自动驾驶仪、电气设备和动力装置组成。主动力装置为1台两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150s,两级推力分别为11760和5390N;辅助动力装置为1台装在弹体后下方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工作时间1.35s,最大推力274400N。服役部队中国媒体评述

    上游-1反舰导弹

    上游一号(SY-1)反舰导弹你北约称之为“CSS-N-1”,仿制原苏联544舰舰导弹,1967年设计定型,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舰载反舰导弹,与苏SS-N-2A“冥河”基本相似,有共同的飞行方式、尺寸和重量。

    1963年10月,江西的320厂用苏联留下的零件仿制出第一发544导弹模型弹,第2年在西北戈壁滩进行了发射试验。1966年5-7月间进行了544导弹的陆上和海上飞行试验。此时的544导弹型号已经被定为“上游一号”。

    1966年底,“上游一号”进行了海上定型试验,次年通过定型鉴定开始批量生产,装备同步研制的6621和6623型导弹艇,从此人民海军进入了导弹时代,中国终于有了第一种自己生产的飞航式舰舰导弹。

    结构特点编辑本段

    该弹采用与飞机相似的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2片小展弦比的切梢三角形水平弹翼位于弹体中部,每片弹翼后部装有副翼,3片呈120°配置的切梢三角形尾翼位于弹体尾部,每片尾翼后部装有方向舵,弹体下部装有腹鳍。该弹由弹体、末制导雷达、引信、战斗部、自动驾驶仪、电气设备和动力装置组成。主动力装置为1台两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150s,两级推力分别为11760和5390N;辅助动力装置为1台装在弹体后下方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工作时间1.35s,最大推力274400N。该弹属早期第一代近距亚音速反舰导弹,性能落后,主要表现在飞行弹道高、无超低空突防能力,而且末制导雷达抗电子干扰和抗海浪性能差,因而已被其改进型号所取代。
    320厂资料

    技术性能编辑本段

    最大射程 42km
    最小射程 8km
    最大速度 M0.85
    使用高度 100~300m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自控加主动雷达末制导(SY-1、-1A)
         自控加电视末制导(SY-1B)
    引  信 机械引信和电引信
    战 斗 部 聚能穿甲爆破战斗部,重510kg,装药380kg
    动力装置 1台两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外加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
    弹  重 2095kg(SY-1)
         2050(SY-1A、-1B)
    弹  长 6.42m
    弹  径 760mm
    翼  展 2400m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鹰击-81(YJ-81/C-801K)    下一篇 CM-400AKG导弹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