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陆军装备   
[0] 评论[0] 编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始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实体,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院下属8个研究所、2个实体单位、1个产研一体化单位、2个生产厂、1个职工医院、2个全资子公司、1个香港上市公司及若干控股和参股公司。现有职工2万余名,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名,先后有24名院士在此工作过。研究院共获得3487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武器性能

  • 中文名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外文名: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 简称:火箭院
  • 总部所在地: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南街1号
  • 成立时间:1957年11月16日
  • 现任院长:郝照平
  • 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
  • 博士后流动站:2个
  • 院士1: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 主管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硕士点:10(2个一级+8个二级)个
  • 院士2: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下属10个国家在编科研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1个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职工医院、3个全资公司、2个院本级实体单位和3个控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航天型号工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覆盖系统总体、空间飞行、结构与强度、自动控制、地面发控、伺服机电、计量测试、强度与环境、新材料、特种制造、总装总测、新能源、煤化工等多方面专业技术,具有先进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拥有资产总额约654.3亿元,从业人员约2.99万人,其中包括8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级专家、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3名全国技术能手、314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共获得3573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实现了从常规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承载了中国航天五十二年的发展,使中国航天发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促进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跨越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致力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以先进能源、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应用、航天特种技术应用、卫星应用和电子工程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积淀了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及“顽强、毅力、忍耐、坚定”的院魂,培养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工作作风严、技术水平高、攻关能力强的科研生产团队。
      面向未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始终以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引领航天、追求卓越”为神圣使命,坚持“军品固院、民品强院、创新引院、人才兴院、文化育院”的发展方针,树立“热爱祖国、以人为本、以诚取信、以质取胜、携手合作”的核心价值观,按照“归核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略,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

    创建史末编辑本段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任第一任院长。在北京,在以故宫为标记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1957年11月1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到1992年中国火箭运送“澳星”、“瑞星”上天,中国运载火箭事业的发展已经有35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1956年10月,成立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政委谷景生,下设八个研究室。
    1957年11月16日~1964年11月,成立国防部五院第一分院。
    1957年11月16日,国务院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第一分院院长;谷景生为国防部五院副政治委员兼第一分院政治委员。
    1964年11月~1982年4月,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中央决定国家机关实行体制改革,七机部改为航天工业部,我院随即改称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1988年7月,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8年7月,航天工业部与航空工业部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我院随即改称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8年7月~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我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1999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后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我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至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相关资料编辑本段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在1957年~2009年40多年里,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干部
    火箭升空 火箭升空
    、职工,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献身航天、勇攀高峰的优良作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发展火箭技术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跻身于世界先进的行列。
    以研究院为主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串联加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先后共成功进行65次运载火箭发射,将81个有效载荷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5艘无人试验载人飞船和5艘载人飞船,特别是从1997年至今,取得了连续34次成功发射的佳绩。

    组织结构编辑本段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北京航天伺服技术研究所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万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长治清华机械厂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北京航天总医院
    中国航天军民结合技术交流平台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航天特种车研究院

    技术贡献编辑本段

    尖端的技术,要有尖端的人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形成和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曾培养过17名两院院士,现有职工20000余名,其中高中级技
    火箭 火箭
    术人员8000余名。研究院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共获得3500余项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其中有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道路,在保持中国运载火箭事业发展势头的同时,积极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将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航天特种技术应用领域研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主导和优势民品,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院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已成功地发射了70余颗国内外卫星。特别是自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火箭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以来,长征火箭已成功地发射了近30颗外国卫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确立了中国航天的地位。
    在出色地完成了型号任务的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坚持“军品立院、民品兴院”的方针,建立了一支专业民品研制队伍,将航天高科技转向民用,在化工、医疗、机械、电子、通信、生活等领域开展业务,开发了风力发电机、汽车电喷技术、稀土电机、特种泵阀等数百种民用产品,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正在朝气蓬勃地向着国际化一流公司跃进。1960年,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仿制的第一枚近程火箭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运载火箭研制的帷幕。随后,研究院又陆续研制成功中近程至远程火箭。1980年5月,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远程火箭向南太平洋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大型液体火箭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20多次成功地把各种用途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把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近地轨道,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又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使用低温燃料发动机和第二个掌握发动机高空2次点火技术的国家。从此中国具备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能力,火箭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0年7月,新一代大推力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发射成功,标志
    发射火箭 发射火箭
    着我国火箭技术又跃上了新台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捆绑技术的国家之一。
    1987年和1988年,长征二号火箭曾经先后为法国和德国提供了卫星搭载服务。
    1990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卫星送上太空,使中国的运载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发射市场。
    1992年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发射成功“澳星”和“瑞星”,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航天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社会责任编辑本段

    他们是航天员工,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大潮中,他们肩负重担、夜以继日。他们是普通公民,由于居住在北京市非核心城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身心疲惫、无所适从。
    近几年来,“上学难”这一社会性课题深深地困扰着工作和生活在丰台区南苑东高地地区的航天人,工作和子女教育这对儿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交织成他们心中难以平复的盾和焦虑。
    如何消除这一矛盾和焦虑?一院的领导和员工们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在中国教育现状的大背景下,难免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从未放弃主动而积极的“求解”。

    历任院长编辑本段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历任院长
    钱学森:第一任院长(1957-1960在任)
    现任院长李洪 现任院长李洪
    刘 瑄:第二任院长(1960-1975在任)
    李明实:第三任院长(1975-1979在任)
    张镰:第四任院长(1979-1984在任)
    李伯勇:第五任院长(1984-1986在任)
    王永志:第六任院长(1986-1991在任)
    沈辛荪:第七任院长(1991-1994在任)
    厉建中:第八任院长(1994-2000在任)
    许达哲:第九任院长(2000-2001在任)
    吴燕生:第十任院长(2002-2007在任)
    李 洪:第十一任院长(2007-)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运-7运输机    下一篇 中国长空1型无人机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