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陆军装备   
[0] 评论[0] 编辑
PIAT原文是「Projector,Infantry,AntiTank」,即是「步兵反坦克发射器」的意思,是英国在二战初期(1941)开发的一种步兵用反坦克武器,直到1943年7月盟军反攻意大利的「西西里战役」才开始使用。PIAT的发射方式等同一般枪械,是利用炮筒内的一支撞针击发弹体底部的发射药,使弹体射向目标。

武器性能

  • 中文名:英国步兵反坦克发射器PIAT
  • 外文名:Projector,Infany,AntiTank
  • 国    家:英国
  • 开发时间:1941
  • 目录

    开发背景编辑本段

    自从1916年坦克面世之后,反坦克作战也随之出现。一战时,面对协约国的坦克,德国人发明了不少办法来对付这些“移动的喷火巨兽”。当时的坦克目标大、速度慢、装甲薄,很容易被野战炮击毁。德军步兵在实战中发现,用于远程狙击的K型子弹可以击穿早期坦克的薄弱装甲,而且这种碳化钨芯的子弹能够用普通毛瑟步枪或马克辛机枪发射。因此从1917年春开始西线的每个德国步兵都配备了5发K弹,而机手则配备了整整一条K弹弹链。战争末期,根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的要求毛瑟公司还生产了一种穿甲能力更强的专用反坦克枪T-GEWEHR。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在“20年休战”(1919-1939年)中,各主要军事国家都有所谓的预言家著书立说,英国的利德尔.哈特和富勒上校、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古德里安都提出了各自心目中未来机械化战争的形态。不过大部分国家的军界并未充分认识到坦克的威力,他们仍然坚持坦克是一种步兵支援武器。在这个前提下,步兵反坦克武器发展停滞不前也就不足为怪了。在1939-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双方都有不少坦克参战,但作战使用都很笨拙。共和国方面主要使用苏制T-26,佛郎哥军队则使用德国I型和意大利产CV-33。这些坦克本身的缺陷以及双方的拙劣战术给各国的观察家们造成了一种错觉-步兵现有的反坦克武器似乎已经足够了。
    二战爆发时各国装备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仍是反坦克枪和中小口径(20-37毫米)的反坦克火炮。后者普遍装备到了营或连级,但机动性很差;反坦克枪普遍威力不足。此外,如何组织反坦克作战也存在争论。然而战争初期德军闪电战的成功给各国军方敲响了警钟。为了应付未来大规模坦克突破的威胁,各主要交战国开始研制更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二战之初,英军装备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是“波伊斯”反坦克枪和68号反坦克手榴弹。两种武器各有不足,“波伊斯”反坦克枪的穿甲能力有限;而68号反坦克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太近,给使用者带来很大危险。
    为了尽快摆脱被动局面,英国国防部开始派人研制一种便携式超口径发射器,取名为“婴儿”。1941年6月,“婴儿”开始接受皇家兵器部的测试,几经改进之后终于被军方接受,并在1942年8月31日正式定型生产,被命名为步兵反坦克发射器,简称PIAT。PIAT自此成为二战中英军步兵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到1945年停产时,其生产数量超过了11.5万支。

    设计特点编辑本段

    PIAT是“步兵反坦克发射器I型”的英文简写,其研制工作始于1940年。当时英军步兵的“博伊斯”反坦克枪在德国坦克面前形同废物,各种各样的反坦克手榴弹只能在有限的特殊情况下使用。虽然英军急需一种管用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但是困难重重:在微型火箭技术方面英国人没有经验也没有经费,无法研制反坦克火箭筒。但是保守者自有保守者的办法。英国人最终在插口式迫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自己的步兵反坦克武器-PIAT。
    PIAT的结构简单到了有些粗糙的程度,全重14.4千克,总长仅为0.99米。它的发射管是一根薄壁钢管,内装一根弹力约0.88千牛的弹簧和一个扳机。发射管前端有一个可容纳弹丸的凹槽。大型击针从下面伸出至凹槽中央。PIAT使用破甲弹,在弹体后方有一根空心尾杆,尾杆端部装有一个小型发射药筒。PIAT攻击坦克的有效射程为91米,当做轻型迫击炮对付房屋及建筑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300米甚至更远。
    PIAT在发射第一发时,射手首先需要将弹簧压至待发位置,然后把插销推入弹簧前方卡住;随后,从发射筒前部插入弹丸,用弹丸的空心尾杆套住击针并确保到位;最后射手用一个简易瞄具瞄准目标,用四指的力量扣动PIAT大得可笑的扳机。扳机释放弹簧。弹簧向前弹出,推动击针,击发弹丸底火。弹丸在弹簧弹力和火药气体的推动下射向目标。与此同时,在后坐力的推动下弹簧会自动复位并再次处于待发状态。
    在射击装甲目标时,PIAT的有效射程为91米,不过在这个距离上它的精度并不高,所以英军步兵通常都在45-57米的距离上发射。射击建筑物或工事等大型固定目标时,有效射程可达320米。PIAT所发射的89毫米破甲弹威力可以达到100毫米。
    PIAT的主要特点、也是主要缺点就是它的强力弹簧。从理论上说,射手可以在投入战斗之前压好弹簧,每发射一次弹簧会自动复位,但是由于机械装置不可靠,在第一次发射后弹簧并不一定会自动复位。在很多时候,射手不得不再次重复艰难的压弹簧动作。这在战场上不但非常危险,也很消耗体力。此外,PIAT的后坐力巨大,不但要求射手足够强壮,而且还需要进行长期训练。当然PIAT也有火箭筒所不具备的优势-几乎没有尾焰。因此它可以在房屋等密闭空间内发射,也不易暴露目标。

    实战表现编辑本段

    在意大利本土作战前,英国人对此进行了改进,穿甲威力有所增强,但引信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以至于在战后英军禁止PIAT的实弹射击训练。即便存在种种问题,PIAT在当时仍算得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比如PIAT在发射时不会产生尾喷焰,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内射击,同时也不会因产生烟雾而暴露射手位置。
    在1943年7月的西西里战役中,加拿大军队首次使用了PIAT。但是由于引信设计上的缺陷,破甲弹只有在垂直命中目标时才会爆炸。英国军械局不得不对引信进行紧急修改。诺曼底战役时英联邦军队均换装了使用新型引信的PIAT破甲弹。当时英国和加拿大军队的每个步兵排中都装备有一支PIAT。在失败的“市场花园”行动中,孤军奋战的英国伞兵就是用这种武器击退了德军坦克的多次进攻,他们甚至还组成小分队携带PIAT主动出击,摧毁了数辆“虎”。
    1943年,在意大利本土作战的盟军遇到德军顽强抵抗。一次遭遇战中,英国皇家燧发枪团士兵杰斐逊·弗朗西斯用PIAT在不足100米的距离内接连向德军的两辆虎式坦克尾部开火,并将其分别击毁。杰斐逊因此获得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1944年10月21日夜,在意大利北部萨维奥河的激战中,加拿大西佛斯高地步兵营列兵欧内斯特·史密斯用PIAT先后摧毁德军坦克、自行火炮各2辆。其中一辆豹式中型坦克是史密斯匍匐到10米左右射击而击毁的,他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加拿大人。
    作为一种战时的武器,PIAT的生产工艺比较粗糙,并没有完全达到设计目的。其致命缺陷是操作复杂,装弹速度过慢。在PIAT射手中流行着一句话:“你必须第一发就命中目标,因为你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弹簧拉力差不多达到90公斤,射手需要有很大的力气和足够的技巧。一般射手都是在站立状态下拉动弹簧,但这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是不易做到的。扣动扳机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必须扣住扳机几秒钟后反坦克弹才能发射出去,此时如果把持不住发射器,在最后一刻反坦克弹会偏离目标。
    二战后期,由于新式反坦克武器开始普及,PIAT很快就显得过时了。在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英国人开始使用美国3.5英寸(85毫米)M20“巴祖卡”火箭筒。1951年,英国正式装备了瑞典“古斯塔夫”无后座力反坦克炮,PIAT就此退出英军现役装备序列,20世纪的“英格兰弓”就此销声匿迹。

    技术参数编辑本段

    净重:14.5kg
      全长:991mm(含弹体)
      初速:137m/秒
      射程:320m
      PIAT弹体规格:
      口径:89mm
      长度:380mm
      重量:1.13kg
      导向:定翼
      穿透:100mm装甲(30°倾角)
      起爆:撞击引爆
      弹种:高爆弹/烟雾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英国PM和隐藏式PM7.62MM狙击步枪    下一篇 伊萨卡M37霰弹枪[军事武器枪械]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