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路基导弹   
[18] 评论[0] 编辑
东风-21是中国8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机动式中程弹道导弹,是解放军首款固体燃料式弹道导弹,编制在二炮部队下,在二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最新改型通过加装多种弹头诱饵使反导系统难以拦截,而且打击精度接近巡航导弹。该导弹对美国旨在拦截掠海飞行巡航导弹的反导系统来说,飞行高度过高;对于旨在应对其他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来说又太低。而且即使能够拦截一到两枚,同时发射多枚该型导弹也能实现作战目标,因而成为解放军装备序列中先进程度最高的武器。

武器性能

  • 名称:东风-21D导弹
  • 外文名:DF-21
  • 类型:中程弹道导弹
  • 服役时间: 1991年6月
  • 弹长:10.7米
  • 弹径:1.4米
  • 负载重量:14700
  • 发动机: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 有效射程:3200千米
  • 制导方式:惯性陀螺+弹载电脑
  • 弹头:热核弹,传统弹头、子母弹头
  • 发射平台:机动车辆
  • 发射平台:机动车辆
  • 燃料类型:固体燃料
  • 速度:入大气层后10马赫
  • 目录

    中程弹道编辑本段

    国际定义

    东风21D导弹东风21D导弹
    按照美国和前苏核裁军时达成的协议,中程导弹定义为射程500~5000千米的导弹。

    中国定义

    按照我国习惯的定义,中程导弹为射程1000~3000千米的导弹。
    与近程导弹相比,中程导弹射程更远,火力控制范围更大,同时由于飞行速度 更快、弹道更高,相对而言难以拦截;与远程导弹 相比,中程导弹飞行时间较短,因此敌方可用于探测和拦截的时间更短,有利于导弹突防,弹头再入防热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中程导弹一般是两级发动机,是从近程导弹到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所必须跨越的技术台阶。

    研发历史

    中国的东风-21从1978年开始设计算起,直到7年后的5月首次测试方告成功。东风21发展自巨浪-1型固体潜射对地弹道导弹,是张爱萍将军批示的“巨浪上岸”。

    1966年

    10月,直径为1400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1967年,我国在进行配装导弹核潜艇的潜地固体导弹方案论证时,就曾设想在该导弹研制成功后,将导弹稍加修改之后使之成为陆上机动型号。随着巨浪一号研制工作的展开,方案设计和试验计划中,明确提出巨浪一号采用“台、筒、艇”三阶段试验方案。前两个都是要进行陆地发射试验。巨浪一号研制人员在进行陆上发射筒设计和试制时认为:把发射筒装在公路车上开着跑,不成了陆上机动式固体战略导弹了吗?

    1975年

    航天部门把这个设想具体化后,向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和其他几位副主任做了汇报后,得到他们的支持,尔后又征得了第二炮兵部队的同意。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了以“以战略导弹打游击”的设想。张爱萍将军接到命令,特批,要以巨浪-1为基础研制地面机动弹道导弹。同年8月,国防科委在规划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国战略武器的研制要努力完善第一代,尽早结束试验阶段,抓紧研制机动的第二代武器的发展方针。进一步指出巨浪一号属于“一弹两用”的武器系统,应探索固体导弹公路机动发射技术,为中国固体导弹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月,邓小平在听取七机部领导汇报战略核武器规划时指出:“我最有兴趣的是陆上机动,用现代化武器打游击战争。要抓好巨浪一号直接上岸。”为此,国防科委立即与七机部、二炮、总参等有关部门商讨巨浪一号上岸型号的研制原则、技术指标与作战方式等问题。将潜艇发射的巨浪一号直接搬上岸(陆地),就成为中国第一种陆上机动式固体地地战略导弹。在设计之初,文革浩劫始过,国力积贫,百业待兴,研制像东风-21这样紧凑,可靠性高的固体燃料机动导弹,个中难度非外人能够体会。尽管大家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的仿若一座平躺的大锅炉,排气阀门和各式线路暴露无遗,十分丑陋和落后,但其内部技术含量是当时二炮导弹中最高的一个。

    1980年

    经过对巨浪一号上岸后的发射方式、战术性能指标的确定、技术状态的修改等进行分析研究,1980年3月完成了固体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同年6月7日,中央专委批准了东风21号固体地地导弹的研制任务,由七机部二院负责研制,为了实现固体地地导弹的机动运输和快速发射,承担固体地地导弹地面设备设计任务的科技人员,根据固体导弹对运输发射设备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导弹运输、起竖和发射等多种功能合一的设计方案,简称三用车方案。这种由牵引车、半挂拖车、发射装置和电液控制系统组成的公路运输发射车,除了具备运输、起竖和发射导弹的功能外,还具有保温、调温,发射筒调直与方向回转、水平装填和储存导弹等多种功能。 1983年6月生产出第一台三用车及其配套设备。经模型弹弹射和全武器系统试验后,证明三用车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先进,设计方案可行,质量可靠。1983年,完成了三用车配套牵引车的样车试制,并经试验考核证明达到了设计要求。汉阳HY4260S半挂牵引车(原名HY472),主要用于牵引东风-21型导弹三用发射车。

    1984年

    4~5月,固体地地导弹和地面设备进行了全武器系统合练,全面检验了各种车辆、设备的设计性能。在完成导弹武器系统合练和夜间发射操作试验后,相继进行了高温、高湿和淋雨试验、公路运输试验、仪器设备工作寿命试验、待机试验、低温环境下的发射试验和大风环境试验,全面考核了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和作战使用性能。

    1985年

    3月,固体地地导弹试验队从北京出发,来到发射基地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3月28日,三用车进场后,参试人员先后进行了多次设备自检测试。三用车起坚、调平、旋转、程控、手控、保温、调温、插拔机构等,都经过试运行,检修了车辆。与此同时,与三用车配套的水平装填车进行了对接调试,先后三次顺利地完成了水平装填。经过一系列自检测试后,4月9~13日,参加了全试验队合练。4月20日,试验队进行了大风试验,三用车性能良好。4月26日,试验队进行了强光瞄准试验。
    1985年5月20日,中国第一枚固体地地导弹武器系统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代陆上机动发射的固体战略导弹。5月30日,第二枚固体地地导弹又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随后,又对瞄准设备、适配器等配套设备做了改进。1987年5月,用改进后的地面设备进行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88年,东风21号导弹武器系统通过设计定型。1991年6月,成功进行了定型后的首次批抽检发射试验,随后交付二炮部队使用。
    中国第一代固体中程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发展更先进的固体地地战略导弹奠定了良好基础。

    装备组成编辑本段

    东风21D导弹东风21D导弹
    东风-21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及其配套的地面设备组成。它的研制利用了其他固体导弹的很多重要技术,有利于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经费。但因导弹武器系统发射时的载荷 、振动 和冲击等力学环境的改变,由总体设计部在设计中做了必要的改进。这些改进,有利于地面车辆的集中布置和设备的迅速展开,既降低了选择发射场地的条件,也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为保证发射场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在导弹尾罩上增设了尾罩侧推发动机,使尾罩与弹体分离后沿一定方向飞落。
    东风21的两级固体发动机采用聚丁二烯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发动机矢量控制,一级为摆动喷管方案,二级采用液体二次喷射控制方式。为了提高导弹的打击精度,精确控制二级发动机按指令关机,在二级发动机前封头上采用三个反向喷管,以实现推力终止,并提供头体分离的反向推力。制导系统采用平台─计算机方案,其中惯性平台采用小型化三轴液浮陀螺。
    东风-21导弹的弹头继承自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由于潜地导弹受体积和尺寸的限制,弹头要求小型化。在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的密切配合下,七机部一院14所先后解决了外形选择、结构与防热设计以及参数测量方面的技术,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轻小型热核弹头,在导弹弹头设计技术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1974年,该型号核战斗部成功进行了全当量核试验。

    相关数据

    东风-21同巨浪-1类似。
    名称: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
    用途:中程战略战术打击
    装备时间:1991年6月
    引擎:二级固体(聚硫橡胶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发射重量:14,700公斤
    负载重量:600公斤以上
    长度:10.7 m(米)
    直径:1.4 m(米)
    速度:入大气层后10马赫
    射程:3,200千米
    弹头:600公斤热核弹,或是传统弹头、子母弹头
    导引:惯性陀螺+ 弹载电脑
    发射平台:机动车辆
    CEP:500米左右

    地面设备

    东风-21D导弹东风-21D导弹
    导弹地面设备由导弹储存、发射准备和发射所需的各种装备和设施 组成。它是导弹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风-21是地面车载弹道导弹,导弹车储存,竖起,发射三位一体(TEL)。每组TEL另配5辆后勤车辆保障。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导弹储存、防护、运输、转载、头体对接、起竖、供气、供电、液体推进剂 加注、测试、瞄准、发射、发射控制等各项作业,并按要求将导弹发射出去。中国早期的导弹发射方式,属于初级的区域公路机动发射方式。其后,相继采用了地下井储存和井下热发射,地下井储存和地面发射,公路网区域快速机动发射等多种发射方式,使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反应速度得到很大提高。此外,根据固体地地导弹的使用要求,还设计了带有大功率 发电机组的电源车、配电车和局部空调补气车 、发射控制车、瞄准车和自动化测试车等,形成了固体地地导弹的成套地面设备。为提高导弹作战指挥的自动化水平,科技人员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研制了指挥监控系统,并参加了固体燃料 地地导弹的飞行试验,证明达到了预定的战术技术要求。

    发射流程

    按预定的发射程序,车辆依次进入发射阵地,迅速展开地面设备,起竖导弹,在完成平台调平、瞄准和射击诸元装订等各项准备工作之后,即可实施导弹发射。由于从设计上和发射程序安排上都千方百计地减少导弹在发射阵地上的操作项目,该导弹武器系统从车辆进入阵地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发射任务。
    平时,东风-21的TEL储藏在深山和地下的洞库中,战时拉到预定发射阵地进行发射。其展开程序依次为,各型车辆进入阵地,启动地面设备,竖起导弹,完成平台调平,瞄准及射击诸元准备后,导弹即可发射,准备时间大致在10到15分钟以内。发射采冷发射(Cold-Launched),先以燃气动力将导弹推离发射筒,当导弹离地20米时,火箭再点火加速升空。根据公开的资料,到目前为止,二炮总共有至少有4处东风-21基地,分别是驻守吉林通化的第一军第406旅,配16组发射车,安徽安庆的第二军410旅,云南楚雄和建水(8组)的第三军第402,408旅。负责对台任务的南京战区自1996年以来在福建和云南又开辟了多处导弹发射阵地。

    服役型号编辑本段

    东风21D导弹东风21D导弹
    东风-21主要有三种型号服役;早先服役的Mod1射程 为1800公里,酬载600公斤,估计它的核威力在250到300千吨之间,中国在制造了大约100枚以后已经停产,为因应台海局势已经有相当部份的部队改装了常规弹头;改良后的Mod2(东风-21A)射程增至2700公里,量产持续中;最新型的Mod3为穿破TMD和NMD的保护伞再作精进,拥有精密导引与主被动突防辅助装置 ,再入大气层部有气动翼面控制弹道,虽机动力和战机相比拉不到几个G,好在马赫10的速度大大缩小了拦截导弹的误差容忍度,使其升空迎击时错之丝毫,差之数里。其CEP可降到50米左右。整体表现Mod3已经接近于美国已拆毁的潘兴 II式导弹,在阅兵式上公开展视Mod2后,可能已经服役 。

    东风-21甲(A)

    1988年,中国第二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东风-21甲立项,由航天部二院负责总体研制。这是国防科研拨款制度改革后,航天系统第一个由总承包院与军方直接签定合同研制的型号。该导弹采用多项先进技术,是一个全新的型号。为了增加射程和可靠性,东风21号甲发动机采用比冲更高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复合推进剂,二级采用玻璃钢壳体、单个珠承全轴摆动喷管、电机式保险机构等技术。导弹发射三用车和地面设备也有所改进。1992年,导弹研制进入试验飞行试验阶段。同年4月和11月的两次飞行试验由于设计问题而失败。经过3年的改进设计,1995年1月、8月和11月连续取得三次飞行试验成功。1995年8月17日~9月26日,二院试验队在某导弹试验基地完成了3000公里机动运输试验和作战使用流程考核试验。1996年12月再次飞行试验成功,次年导弹设计定型。1999年9月,东风21号甲导弹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阅兵。2000年3月,成功进行了定型后的首次批抽检发射试验,随后交付二炮部队使用。第二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东风-21丙(C)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二炮开始常规导弹建设规划时,就提出发展了中程常规战术导弹的建议。其中设想的一个作战目的是,用中程常规战术导弹的远程火力弥补南海地区作战中我海空军远海作战能力的不足。到了90年代,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成为二炮常规导弹部队的首要作战任务。二炮提出装备类似于美国潘兴II的带有末制导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有效突破台湾从美国购买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并利用其精确打击能力攻击敌指挥所、防空阵地、机场等重要军事设施,起到“杀手”的作用。经过对中程常规弹道导弹的几大关键技术(机动弹头气动外形和控制、末制导雷达图像匹配、透波头罩材料、子母弹战斗部分离和控制等)长达十年的攻关,中程常规弹道导弹于2001年开始立项研制,2002年12月取得首次飞行试验成功。随后的几个型号相继定型并装备二炮常规导弹部队使用。东风21系列中程常规弹道导弹发射车采用了五轴自行式底盘。东风-21和东风-21甲导弹采用的半挂拖车具有载重量大、容易操作、继承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受到牵引车附着重量的限制,驱动力不能完全发挥。而多轴自行式底盘车辆整体性强,可以将发动机功率发挥到最大,这就相应提高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可在较低等级的公路上机动,可高速通过1~2级公路及桥梁,也可安全通过3~4级公路及桥梁,还可低速通过部分5~6级公路及桥梁。这使其既可隐蔽在森林里、桥下或涵洞内,又可经常转移位置,迷惑敌人,这样就不易被敌发现和遭到突然袭击。次外,该系列导弹的地面设备也大大简化,实现了“多车合一”,使整个系统的维护性和机动性更强,系统目标更小,有利于机动隐蔽。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21丙型(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东风-21丁(D)

    东风-21D导弹东风-21D导弹
    东风-21D型导弹,代号DF-21D,它是中国第二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该型导弹是东风-21型导弹的改进型,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2700公里。它也是一种可以攻击包含航空母舰在内海上船舰的反舰弹道导弹。
    根据海外媒体的文章称,中国新型东风-21D导弹能打击移动中航母,将在未来十年左右对美航母构成实质性威胁。还称东风-21D导弹可从陆地发射,可精确穿透1500公里之外的防御网打击最先进的航母。这样,东风-21D导弹的出现可使中国在太平洋力量平衡中扮演角色发生巨变,它还可以阻止美国军舰自由进出中国沿海海域。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将导弹提升到核等级,核弹会击沉航母,但常规装备的东风-21D也能够精确击中防卫能力很强的移动中的航母。
    华盛顿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项目高级主管帕特里克·克罗宁说:“东风-21D代表着冷战过后首个既能阻止美国海军力量投射,又专为此目标设计的。”
    2010年7月,美韩海军在黄海进行军事演习,中国强烈反对美韩在中国东北 沿岸的黄海 进行演习。领导美方演习的丹尼尔·克洛伊德少将在航母上说:“我们保留在世界任何水域进行演习的权力。”不过,中国新型导弹会破坏美国的这一政策。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吉原俊井称:“中国可以在美国靠近中国沿海海域发起反击之前对美航母发起攻击。”他表示,反航母导弹或可“对美国政策制定者造成持久的心理影响。这款导弹使美国海军无法再像自二战结束以来这样统治着海洋。美国海军不能再理所当然的掌握制海权了。”分析人士指出,东风-21D导弹可成功袭击美国航母,至少能成功阻止美国航母靠近中国附近海域。为此,五角大楼 军事专家把东风-21D导弹视为“反介入”武器,即这种武器系统可阻止敌方进入特定地区。
    我国还正以东风-21系列中程常规弹道导弹为平台,研制弹道导弹反航母武器系统。
    反航母武器是未来局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现世界上共有10个国家都拥有航母 ,并将其作为海战的主要作战平台。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强敌势必会使用航母作为其介入局部战争的作战平台。如果拥有多作战平台、技术先进、作战性能优良的反航母武器系统,将会使得强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是否介入战事,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即使强敌真正介入,反航母武器的有效使用也会对其航母编队造成重大损伤,从而减弱强敌的介入程度。
    与打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弹道导弹不同,打击航母这样的海上移动目标对导弹的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机动能力、打击精度和突防能力都有新的更高的要求,无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21丁型(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反导系统编辑本段

    相关条约

    东风21D导弹东风21D导弹
    中程导弹曾在冷战核裁军 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1981~1987年,美苏就限制在欧洲中程核武器问题举行谈判,最终于1987年12月签署了《苏美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这是自核武器出现以来世界上达成的第一个削减核军备的协议,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缓和的重要标志。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三年内销毁全部射程在500至5000千米的陆基中程导弹。至1991年5月,双方已按条约规定销毁了全部潘兴II和SS-20导弹。然而冷战后,其他国家对于中程导弹的热衷程度却大大增加。印度 、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和伊朗等国先后开发了射程为1000~3000千米不等的中程导弹,配备了核弹头和多种常规战斗部。中程导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热门领域。

    退出条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针对2006年美国提出的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俄罗斯再次考虑到运用SS-20中程导弹这一战略筹码。2007年俄军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声称,美国若不取消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俄罗斯将退出苏联时期与美国签订的《中导条约》,重新部署SS-20导弹,可以在核战争爆发时,先发制人地摧毁美国在欧洲预想的几个反导阵地,这无疑是俄罗斯抵消美国反导优势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同样,美国正积极拉拢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在我周边构建反导系统,严重威胁我核反击力量的有效性。我们也可以仿照俄罗斯,用常规中程导弹对这些国家的陆基和海基反导系统进行反制打击。为此,我们需要研制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突防和打击能力更强,并具备打击海上和陆上移动目标能力的新一代中程弹道导弹。
    有专家推测称,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甚至能够在一发命中的情况下击沉美军整艘航母,而且是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毕竟,基础型“东风-21”导弹的核弹头威力就高达30万吨级。

    性能比较编辑本段

    现实意义

    东风21D导弹东风21D导弹
    东风-21系列中程弹道导弹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解放军装备序列中先进程度最高的武器。东风-21C通过加装多种弹头诱饵使反导系统难以拦截,打击精度接近巡航导弹,真正具备摧毁驻日美军基地的能力。反航母改型,则为解放军提供了一种费效比较高的对抗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手段。
    与潘兴II一样,东风-21C具备接近于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这是一个革命性 的突破。精度的提高,意味着常规弹道导弹不再是一种只能用于袭击城市的恐怖武器,而是可以作为撕开敌人空防的第一批精确制导武器。从这个意义来讲,东风-21C不仅弥补了中国空军常规远程打击能力的不足,也足以在世界武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种以东风-21导弹为基础,加长一节火箭的东风-25已经研制 成功,与东风-21相比,东风-25的射程和精度都有相当的提升,西方某些军事专家指出,参演的东风-21实为东风-25,但是一幅老旧的东风-21同其对比还是看不出火箭长“高”在哪里。在可预见的未来,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仍为一种具有优良性能和高度隐蔽性的威摄性 武器,其所属部队仍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领土完整尽心尽力 。

    三国对比 

    下面是中国最新的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与美俄中程弹道导弹的性能对比:
    东风-21
    东风-21C
    美国潘兴II
    俄罗斯SS-20
    发射重量
    14.7吨
    16吨
    7.49吨
    37吨
    战斗部
    单个热核弹头约50万吨当量
    常规子母弹
    W85热核弹头0.5-5万吨当量
    3枚热核弹头
    每枚15万吨当量
    射程
    3000千米
    1700千米
    1800千米
    5000千米
    CEP
    约500米
    小于50米
    30米
    370米
    制导方式
    惯性
    惯性加雷达末制导
    惯性加雷达末制导
    惯性
    装备时间
    1991
    2007
    1985-1991
    1976-1991

    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与美俄原中程弹道导弹相比,兼有很高的打击精度和灵活的战略机动性,静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另外东风21C还因为配有多种弹头诱饵还具备了很强的突防能力,因而东风21系列导弹堪称解放军中最先进的武器。

    弹道导弹

    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
    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2短程弹道导弹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
    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
    M-7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31准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巨浪-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11短程弹道导弹
    B611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
    DF-41洲际弹道导弹

    附件列表


    18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R-73    下一篇 9K79/圆点/SS-21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