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机枪   
[0] 评论[0] 编辑
ZB26式轻机枪(捷克语:Lehký kulomet vz. 26)是捷克国营兵工厂所生产的一款轻机枪。此枪外表最大特色是其20发装弹匣在枪身上方,这令其瞄准基线要移向弹匣左侧,而其轮型表尺也是其外貌特征之一,ZB26另一个特点是枪管过热可快速更换,其枪管上的提把不单方便更换枪管同时也方便持枪。 此枪当时曾外销各国,英国仿制者称为布伦轻机枪,而后纳粹德国合并捷克后改称之为MG26 (t)轻机枪(t是捷克的意义),在德军中此枪主要供党卫军使用。

武器性能

  • 中文名称:ZB26式轻机枪
  • 英文名称:ZB vz. 26 light machine gun
  • 前型/级:布拉格I式(Praga I);M24布拉格I-23轻机枪 
  • 次型/级:ZB vz.27
  • 研制时间:1923年
  • 服役时间:由1924年开始
  • 定型时间:1926年
  • 国    家:捷克斯洛伐克
  • 捷克文名称:Lehký kulomet vz. 26
  • 生产商:捷克布鲁诺兵工厂
  • 发射弹药:7.92x57mm毛瑟步枪弹
  • 总    重:10.5公斤
  • 全    长:1150 mm
  • 枪管长度:672 mm
  • 枪机种类:长行程导气式活塞、倾斜式闭锁
  • 表尺射程:1,500 m 
  • 发射速率:500发/分钟
  • 枪口初速:744米/秒
  • 供弹方式:20发弹匣
  • 瞄准具型式:轮型表尺,机械瞄具
  • 膛线缠度:240 mm 
  • 目录

    研发背景编辑本段

    一战给军事家带来的最直观的经验之一,就是重机枪火炮成为堑壕战中防御一方最有力的武器。而对于进攻者来说,当时的水冷机和直瞄小口径火炮太过笨重,不适合步兵冲锋时随身携带,跃出战壕的士兵迫切需要一种便于携行的,同时又具有持续火力、能够起到一定压制效果的武器,这种需求导致了轻机枪这一新枪种的诞生。这一时期典型的轻机枪有法国的绍沙M1914、英国的刘易斯和丹麦的麦德森等。这些早期产品在战争中的应用验证了轻机枪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武器,因此在一战结束后,更多国家开始研制自己的轻机枪,其中包括1918年10月刚从战败的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捷克斯洛伐克。 
    Praga I Praga I
    1920年,布拉格兵工厂的设计师瓦克拉夫-哈里克(Vaclav Holek,著名的哈里克三兄弟之一,三人后来都成为著名枪械设计师)与同事鲁道夫·杰兰(Rudolf Jelan)合作,开始设计一种新式轻机枪,这也是该厂设计的第一种野战用自动武器。加工出来的首支样枪称为布拉格I式(Praga I),其在外形上还带有明显的重机枪遗痕,采用一个装有德国MG08/15马克沁机枪布制弹带的圆筒形弹带盒供弹。该枪经由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测试后,发现其性能可以与勃朗宁、麦德森等老牌机枪媲美。 
    Praga 1-23 Praga 1-23
    1923年,捷克国防部正式宣布将挑选一款轻机枪供给陆军使用。布拉格I式的改进型——布拉格Ⅱ式A型(Praga ⅡA)参加了这一竞选,该枪发射德国7.92 mm S尖弹(捷克仿制的产品称为VZ23枪弹),枪管长740mm,它在米洛维斯进行的测试中表现优异,得分仅次于麦德森轻机枪。同场竞技的还有哈里克根据布拉格Ⅱ式A型再次改进试制而成的布拉格1-23,此枪采用伸缩枪托、两脚架等设计,可以快速更换枪管,已经具备了现代轻机枪的全部要素。在当年4月份的测试中,布拉格1-23获得了比哈其开斯和维克斯-贝法机枪好得多的成绩,在两天时间内,2根枪管轮流更换,顺利发射了7500发枪弹。到1924年1月为止,某支样枪累计发射了35000发枪弹,说明该枪的设计非常可靠。虽然该枪总成绩仍未超过麦德森轻机枪,但由于它是本国设计制造的,在成本上相比昂贵的麦德森轻机枪有很大优势,因此最终被陆军选定。不过此时布拉格兵工厂已濒临破产,哈里克和大部分技术人员都先后离职,虽然布拉格I-23轻机枪获得军方认可,但却无力生产。直到1925年11月,布拉格兵工厂与设在布尔诺(Brno)的捷克国营兵工厂签订生产合约,授权后者生产和销售暂定名为M24的布拉格I-23轻机枪。 
    Praga ⅡA Praga ⅡA
    捷克国营兵工厂于1922年成立,其生产的毛瑟M98/22步枪行销各国,反响良好。该厂75%的股权属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另一股东是斯柯达(Skoda)钢铁厂。而正是在后者的帮助下,该厂才最终获得了M24轻机枪的生产合同。首批供测试用的20挺M24于1925年6月交付。同年11月,该厂接到了国防部订购4000挺M24的大订单,次年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因此该枪的正式生产型号称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轻机枪(Zbrojovka Brno vzor 26),缩写即ZB26。 

    结构编辑本段

    ZB 26轻机枪 ZB 26轻机枪
    ZB26轻机枪属于导气式、枪机偏移闭锁的弹匣供弹式轻机枪。该枪采用开膛待击方式,有利于弹膛的冷却。全枪可分为枪管组件、枪机组件、机匣组件、两脚架组件、发射机和弹匣组件、枪托组件等6大部分。 

    枪管组件

    枪管组件由消焰器、导气箍、准星、准星护翼、枪管、提把等组成。以枪管为主体,其余所有零件均安装在枪管上。
    枪管口部一段较细,并加工有细牙螺纹,用于安装喇叭状消焰器。螺纹段后面加工有一段精度较高的光洁配合面,与导气箍配合。在导气箍前下方槽内安装有消焰器定位卡笋,将消焰器固定住,防止松动。
    ZB 26枪管 ZB 26枪管
    由于该枪采用供弹具位于枪身上方的设计,为便于瞄准,使供弹具不至遮挡视线,机械瞄具则采用枪身左侧设计结构,即在导气箍左上部设有突出的准星座,准星座上部为“T”形,加工有安装准星的燕尾槽,准星为倾斜的倒“V”形,利用工具可以左右调节。准星与准星座前部有标记刻线,作为调整时的参考。准星护翼呈“∩”形,为整体切削件,利用螺钉固定在准星座上,准星护翼左右有圆孔,前部向枪口方向切有一倾斜面。
    捷克式枪管可快速更换 捷克式枪管可快速更换
    从导气箍后部至弹膛前方的枪管外缘上,均加工有圆环状散热槽,从枪管中部至弹膛后方直径逐渐增大。提把为手柄式,是一个独立组件,通过提把环卡笋、卡笋簧固定在枪管后部的散热槽内,可以径向转动。提把为折叠式设计,可调整到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要。转移阵地时可将提把调至水平状态,以便于携行枪械;需要在行进间腰际夹持射击时,一般要将提把扳直充当前握把。 

    枪机组件

    ZB26的枪机组件包括枪机和枪机框两大部分。枪机由枪机本体、击针簧、击针,击针销、抽壳、抽壳钩顶杆和抽壳钩簧组成。枪机本体近似长方体,前端中心为弹底窝,上方有推弹突起,其间有通槽,用于容纳抛壳挺,下方有安装抽壳钩和抽壳钩顶销、抽壳钩簧的孔和槽。击针与击针簧倾斜安装在贯穿枪机的击针孔内,击针后部由击针销固定住。 
    ZB26枪机 ZB26枪机
    由于ZB26采用枪机偏移闭锁方式,因此枪机前端在开闭锁过程中有一个较小角度的摆动,为使击针在上下受力时能有较好的刚度,击针尖截面专门设计成竖直的扁圆形,击针孔也做成相应形状,与通常枪械惯用的圆锥形击针尖和圆形击针孔有明显区别。
    枪机框组件由枪机框本体、活塞杆组成。枪机框本体为一整块钢料铣削而成,形状比较复杂,前部车成圆形,中心有螺纹孔,用于与活塞杆连接。枪机框上开有一个长椭圆形抛壳缺口,用于向下抛出弹壳。枪机框后部左右对称地各有一条突起的矩形导棱,与机匣内的导槽配合,引导枪机框和枪机正确运动。右侧突棱的最后端还有个小突起,其与拉机柄后端配合,可使枪机向后形成待发状态。枪机框后底部加工有楔形的待发凹槽,与阻铁配合,形成待发状态。枪机框两侧导棱上下方均加工有凹槽,用于减少枪机框与机匣内壁的接触面,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污垢影响。在枪机框后部上方有一个半圆形突起,其起到击铁的作用,在枪机框复进到位后,打击击针后部,击发枪弹。枪机框最后端中心有个锥形凹坑,用于容纳复进簧导杆头部。
    ZB26枪机和活塞系统 ZB26枪机和活塞系统
    圆柱形活塞杆用钢车制而成,为防止生锈和火药燃气的烧蚀,活塞杆表面镀铬。为防止漏气,活塞杆头部外缘前端车有一圈半圆弧形槽,而后部有一圈径向均布的弧形凹槽,用于减少活塞与活塞筒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容纳火药残渣,提高可靠性,活塞杆中间有两段突起,表面也有类似的弧形凹槽。 

    机匣组件

    ZB26开锁闭锁示意图 ZB26开锁闭锁示意图
    机匣组件是ZB26上最复杂的部分所有部件均以机匣为基础,从前至后由活塞筒、机匣本体组件、枪管锁定环组件、抛壳口防尘盖组件、拉机柄组件和机匣固定销组件等组成。活塞筒为圆柱空心结构,其前部为锥形,有缺口与导气箍相配合定位,外表车有散热槽。活塞筒中部有2组排气孔,每组18个,均呈圆周排列,用于排除剩余的火药燃气。在前方一组排气孔后设有一套箍,套箍上左右对称加工有高射瞄具的安装孔,套箍最上方设有半圆弧形枪管支撑面,后面车有两脚架的安装环槽。活塞筒后端通过螺纹拧在机匣上。
    机匣本体为一整块金属切削而成,加工比较费事。其上部加工有弹匣座,后有弹匣卡笋、弹匣卡笋簧和抛壳挺等零件。在机匣前部枪管安装孔内有一个半圆槽,槽内安装有枪管锁紧环,其内壁加工有与枪管尾部配合的断隔螺纹,用于锁定枪管。锁定环左侧有一个长条形把手,当需要拆解枪管时,扳动锁紧环,将枪管锁定环旋转一定角度后即可解脱其对枪管的锁定。把手末端装有卡笋和卡笋簧,用于将把手固定在机匣上,防止意外打开。弹匣座下方的“T”形槽内还装有抛壳口防尘盖,用于平时携行时防止污物进入机匣内,射击前需要打开。防尘盖采用伸缩式设计,防尘盖后方中央位置装有定位卡笋,用于将防尘盖固定在打开或关闭的位置上。机匣右侧后下方加工有容纳拉机柄的“T”形槽,拉机柄与枪机不是一整体件,在射击过程中拉机柄不随枪机往复运动。 

    两脚架组件

    ZB26的两脚架安装在活塞筒上,不与枪管相连,支撑效果和射击精度要优于那些脚架直接固定在枪管上的轻机枪,同时更换枪管也更加快捷。该两脚架为可伸缩并向后折叠的式样,用钢管焊接而成,长度可调。两脚架转轴中间有弹簧,将脚架向前旋转到位后,架腿可自动向两侧弹开并自动锁住。折叠时需要先将架腿向中间并拢,然后再向后旋转到位。 

    发射机、枪托组件

    ZB26枪托 ZB26枪托
    发射机、枪托组件用于控制枪械发射方式和握持操作使用。发射机主要由扳机、扳机连杆、扳机连杆、阻铁等组成,既可单发发射,也可连发发射。阻铁、扳机和扳机连杆等零件设计得格外粗壮,结实耐用。
    该枪采用固定式木枪托,托内装有复进簧和复进簧顶杆,在枪机框撞击的位置还装有缓冲圈和缓冲簧,用于减缓枪机撞击发射机座的力量。枪托底端有上下排列的两个大孔,内各装一个大型缓冲簧,用于减轻传递到射手肩部的后坐力。在底板顶端还安装有一个肩托板,用于抵肩射击时调整射击角度使用。该肩托板折叠方向与一般轻机枪不同,是向前上方折叠的,平时叠放在枪托上方,不是常见的转向后下方并折叠在枪托底板上。 

    弹匣组件

    ZB26弹匣 ZB26弹匣
    ZB26配用的弹匣为双排双进直弹匣,容弹量为20发,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簧底板和弹匣底板组成。弹匣体由钢板冲压点焊而成,口部后面有突起,供弹匣卡笋固定使用。托弹板为整块金属铣削而成,下方加工有“T”形槽,用于卡住托弹簧。托弹簧为钢片折弯的“Z”字形片状弹簧,而不是常见的圆柱钢丝绕制的弹簧,片簧的好处是压缩后长度小,在同等容弹量下有利于减小弹匣高度,但耐久性和热处理工艺要相对复杂一些。托弹簧底板和弹匣底板由钢板冲压而成,通过弹匣底板上的圆孔与托弹簧底板突起将弹匣底板限制在弹匣体下方。
    这种弹匣由于容弹量不多,装弹相对比较方便,但为了提高装弹速度,ZB26还专门设计了一种快速装弹器,其外形很像日本“歪把子”轻机枪的供弹漏斗,将预装在5发桥夹上的枪弹依次摞放在装弹器中,并将空弹匣固定在装弹器右侧的对应位置上,利用一侧的扳手,每次可以向弹匣内推进5发枪弹,完成装弹后空桥夹则自动脱落。 

    操作方式

    ZB26轻机枪的操作非常简单:根据射击阵地情况,先将两脚架打开,调至合适高度,展开抵肩托板,打开弹匣座和抛壳窗处的防尘盖,将实弹匣插入弹匣座并使其被弹匣卡笋可靠固定。向后拉动拉机柄,带动枪机向后,直至被阻铁挂住形成待发状态,然后将拉机柄推回原位。将快慢机装定在需要的发射位置(单发或连发),并装定表尺。
    处于闭锁状态的枪机 处于闭锁状态的枪机
    当快慢机装定在单发位置时,快慢机轴上的缺口向下对正扳机连杆,扳机连杆后部上抬与阻铁扣合。此时扣动扳机,则带动扳机连杆向前,进而带动阻铁旋转脱离枪机框的待发卡槽,枪机框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带动枪机前进。枪机框复进过程中压下扳机连杆使其与阻铁脱离,阻铁在其簧力的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枪机经过弹匣口时,推弹突笋推动一发枪弹进膛,枪机复进到位后,枪机框继续复进,其后部左右闭锁斜面推动枪机后部向上进入机匣上壁的闭锁槽,形成闭锁状态,此时枪机框后端的击铁打击击针尾部,击针前冲击发枪弹。
    处于开锁状态的枪机 处于开锁状态的枪机
    枪弹被击发后,弹头在火药燃气的推动下前进,经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进入导气箍,推动活塞使枪机框后坐。枪机框先走完一个短的自由行程后,枪机框上的开锁斜面与枪机上的开锁斜面接触,将枪机后部向下压而开锁,并随枪机框后坐。抽壳钩从膛内抽出弹壳,并由机匣内部上方的抛壳挺将弹壳从机匣下方抛出。枪机框后端面撞击到缓冲圈和发射机座后停止运动,随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但仅运动一小段距离就被阻铁挂住。此时扳机连杆仍被压下而与阻铁脱离,即使射手仍虽扣着扳机却不能解脱阻铁,只有松开扳机,扳机连杆在其簧力作用下上抬与阻铁扣合,使枪处于待发状态。再次扣动扳机,可进入下一个射击循环。
    枪机特写 枪机特写
    当快慢机装定到连发位置时,此时快慢机轴圆柱部将扳机连杆压至下方位置,扳机连杆的“T”形钩与阻铁下端“T”形槽的下方扣合,且不会与阻铁脱开。此时扣动扳机,扳机带动扳机连杆向前运动,扳机连杆带动阻铁旋转释放枪机框,就会重复上面的击发过程。由于在连发位置时,扳机连杆始终与阻铁扣合在一起,只要不松开扳机,阻铁就无法上抬而扣住枪机框,射击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弹匣打空为止。若中途松开扳机,扳机连杆和阻铁则会回到原来位置,当枪机框后退到位后,就会被阻铁阻在后方位置上。
    当快慢机位于保险位置时,快慢机转轴上的浅槽对正扳机连杆,将扳机连杆略微下压,这样连杆上的“T”形钩对正阻铁上的“T”形槽,使两者始终不能扣合。即使扣动扳机,扳机连杆也不能使阻铁旋转而释放枪机,从而形成保险状态。不过由于没有锁定阻铁,当枪械跌落或意外撞击时,阻铁仍有可能造成枪机走火。 

    衍生型编辑本段

    ZB27

    ZB27与ZB26的区别是开闭锁机构有所不同,其更类似于后期的布伦轻机枪。 
    ZB27 ZB27

    ZB30

    ZB30主要是改进了ZB26的部分缺陷:其一是改变了枪机框与枪机的连接方式,ZB30枪机后部为空心结构,内有开闭锁斜面,与枪机框上的突起配合完成开闭锁以及击发动作,而ZB26枪机是由前部的“T”形导轨与枪机框配合,由其后部与枪机框后端斜面相互作用完成开闭锁动作,枪机框最后端中间上部的突起充当击铁,完成击发动作;二是ZB30在消焰器后面的活塞筒上增加了调节器,而ZB26无调节器;三是ZB30改变了枪管锁定环尺寸,增加了不到位保险功能,而ZB26枪管锁定环未锁定时仍可发射,此时会造成枪管飞出,严重时可能发生膛炸;四是快慢机附近机匣上的标记不同。ZB26与ZB30虽然外观相像,但内部结构有较大不同,零件不能互换使用,几乎可以算作两种不同的机枪了。 
    ZB30 ZB30

    ZB33

    ZB33是为了参加英国制式轻机枪选型而在ZB30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成的,发射英国0.303英寸口径制式步枪弹,因此采用30发弧形弹匣,这也是该型号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ZB30J

    ZB30的改进型,捷克装备。 
    ZB30J
    ZB30J(2张)

    ZB39

    保加利亚装备型号  。结合了ZB30和布伦轻机枪(Bren MKⅠ)的特点  。1939年,在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似乎已经交付了不到1000个。  ZB39采用保加利亚装备的8 mm 曼丽夏M 30 (8 x 56mm R)尖头步枪弹,弹容量25发。 
    口径  8mm (8 x 56mm R)
    全枪长  1150 mm
    枪管长579 mm
    枪膛长510 mm
    弹匣容量25发
    空枪重量9.35kg
    射速450–550 ran/min 
    ZB 39 (8 x 56mm R) ZB 39 (8 x 56mm R)

    布伦轻机枪

    布伦轻机枪又称布朗轻机枪(Bren),旧译勃然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的轻机枪。布伦轻机枪经过苛刻的测试,良好的作战能力使得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Bren Mk I Bren Mk I
    Bren MK 3 Bren MK 3
    布伦轻机枪最初是由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兵工厂所设计的ZB vz.26参加英国新型轻机枪选型,1933年被英国军方选中,之后英国取得ZB vz.26的生产执照,并根据英国军方的要求改进而来。它同ZB vz.26轻机枪一样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管下方备有瓦斯汽缸及瓦斯活塞,枪机采偏转式闭锁方式,即利用枪机后端的上下摆动来完成闭锁。弹匣位于机匣的上方供弹,从机匣正下方抛壳。与ZB vz.26明显的区别是布伦轻机枪将枪管口径改为.303 British(7.7毫米),发射英国军队的标准步枪子弹。为了适应英国军队使用的有底缘步枪子弹改成29发容量的弧型弹匣,缩短了枪管与导气管,并取消了枪管散热片。
    型号描述
    Mk I
    1937年9月,基于ZB vz.26开发的原型布伦轻机枪。
    孔型后照门;枪托垫板令肩射更舒适;枪托加装后置握把;后置握把可折叠。
    Mk II
    1941年,从Mk I作小量改进的版本,只有小量试验型。
    折叠式孔型后照门;移除后置握把;轻量化两脚架;轻量化握把。
    Mk III1944年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制造的轻量化短版本,提供英军的东线部队及伞兵部队。
    Mk IV1944年的Mk II改进版本。
    L4到1958年北约各国统一步枪制式口径,英国将布伦轻机枪重新设计改进成L4轻机枪系列,以适应北约制式7.62×51毫米NATO步枪子弹,并改为使用30发容量弹匣。
    L4A1布伦Mk III的改进版本,装Mk I脚架及钢制枪管
    L4A2布伦Mk III的改进版本,轻量化脚架及钢制枪管
    L4A3布伦Mk II的改进版本
    L4A4L4A2的改进版本,镀铬枪管,提供陆军特种部队使用
    L4A5L4A3的镀铬枪管版本,装备英国皇家海军
    L4A6L4A1的改进版本,镀铬枪管
    L4A7布伦改进版本,装有瓣形消焰器
    Taden gun原用于取代维克斯机枪(Vickers machine gun)的弹链供弹测试版本,因并非7.62×51毫米口径而没有采用。
    布伦轻机枪在导气管前端有气体调节器,设4挡调节,每一挡对应不同直径的导气孔,可调整枪弹发射时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供弹口、抛壳口、拉机柄等机匣开口处均装有防尘盖。提
    布伦轻机枪 布伦轻机枪
    把与枪管固定栓可快速更换枪管。装有两脚架,亦可以装在三脚架上以提高射击稳定性。
    Bren L4A4 Bren L4A4

    四一式轻机枪

    四一式轻机枪 四一式轻机枪
    台湾六〇兵工厂,因当时已开始全面换用美械, 以三七式(1949年由53厂改良而成, 因战局逆转, 并未量产)为基础, 将口径改为.30-06, 称之为四一式轻机枪, 枪匣左侧有六〇厂之快门式厂徽及轻机枪三〇吋41式字样, 外观已经和勃然非常接近。 

    “七七”式轻机枪

    七七式轻机枪 七七式轻机枪
    该枪由浙江铁工厂生产。“七七”式轻机枪由分厂厂长设计改进,其外形和捷克式一样,但将枪机由方形改为圆形,弹匣改为由侧面插入,因此制造更加方便,发射速度也更快,产量由改进前的每月20挺增加到60余挺。该枪较为精良,曾远销两广、贵州、福建、安徽和甘肃等省份。  以七七命名,是不忘“七七事变”之意。 

    与同时代其他轻机枪比较编辑本段

    虽然ZB26轻机枪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其名气并不算太响亮,远不及在它基础上改进的布伦轻机枪。不过,就整体来看,在二战期间同盟国列装的主要几种轻机枪中,ZB26是综合性能相对出色的一支。

    ZB26与DP27、M1918A2之比较

    DP-27轻机枪 DP-27轻机枪
    二战中前苏联广泛使用的轻机枪是DP27,而美军装备的是勃朗宁M1918A2。与ZB26一样,它们也都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同样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优点。ZB26采用枪机偏移式闭锁方式,机匣为整块钢材铣削而成,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加工繁琐,质量偏大。DP27轻机枪采用鱼鳃撑板闭锁片式闭锁机构,零件数量多,机匣也是整块钢材铣削而成的,加工也比较麻烦,并且闭锁片的加工要求较高,一旦损坏修配很不方便。M1918A2采用的是铰链式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装配较麻烦,但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加工相对容易,其机匣也是整块钢材铣削而成的,也有加工繁琐、质量大的缺点。 
    ZB26没有气体调节器,导气箍结构简单一些,但活塞筒形状复杂,加工难度较大。DP27和M1918A2均有气体调节器,在特种环境下枪械的可靠性较好,而且两者活塞筒形状都比较简单,加工相对容易一些。
    勃朗宁M1918A2轻机枪 勃朗宁M1918A2轻机枪
    ZB26枪管上加工有散热槽,对散热有利,但枪管加工耗时较多。DP27原型枪管也带有散热槽,但量产型则没有。而勃朗宁系列一直采用简单的光滑表面枪管。不过,三者中只有ZB26的枪管不用工具就能更换,这对提高持续射击能力有很大好处,而且转移阵地时只需拎着提把即可,不受灼热枪管的影响。DP27更换枪管的过程比较麻烦,而且没有设计提把,枪管打热后更换更加不便,转移阵地时需要用手握住枪管护筒,虽不是直接握着枪管,但连续射击后枪管护筒的温度也会升高。而M1918A2的枪管是固定在机匣上的,野战条件下无法更换,同样存在着枪管打热后转移阵地时不便携行的问题。因此,DP27和M1918A2的持续射击和快速转移能力都要逊于ZB26。在供弹具方面,ZB26和M1918A2都使用20发直弹匣,体积小,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但是火力持续性差。而DP27使用的是47发弹盘,火力持续性好,但弹盘径向尺寸和质量过大,携带不方便,结构也比较复杂。
    ZB26发射机构示意图 ZB26发射机构示意图
    ZB26可以选择单、连发发射方式,M1918A2则具有快射、慢射和单发三种方式,对不同的战场环境适应性更好,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和节约枪弹,而DP27只能连发发射,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也不利于节约弹药。
    ZB26采用的靠蜗轮调节的表尺体积和质量都较大,形状复杂,不便于加工,瞄准基线也比较短,对提高射击精度不利,同时弹匣安装在机匣上方,对射击视野有较大的影响。DP27瞄准基线长度适中,V形缺口照门视野开阔,利于瞄准射击,平置弹盘不影响射击视野,且其位于机匣上方,更换也较容易。M1918A2瞄准基线最长,且采用觇孔式照门,具有很好的射击精度,整个表尺的体积也比较小,只是弹匣安装在机匣下方,而弹匣卡笋又在扳机护国内,不利于快速更换弹匣。 

    ZB26与十一年式之比较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在中国战场上,zB26最主要的对手是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即“歪把子”。十一年式全枪尺寸较短,口径和威力较小,但质量却超过了ZB26。
    ZB26全枪表面平整,左右平衡性好,且有提把,故携行方便。十一年式枪身左侧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大型供弹漏斗,同时为便于贴腮瞄准,该枪枪托歪向枪身右侧,既增加了武器横向尺寸,又破坏了枪身的整体协调和平衡,再加上没有提把和前护手,操作和携行均不方便。
    从结构方面看,ZB26的枪机系统只有枪机框和枪机两个部件;而十一年式采用闭锁块偏移式闭锁机构,除枪机框和枪机外,还有一个单独的闭锁块,在机匣内上下移动完成开闭锁动作,零件数量相对较多,加工更加复杂,同时这种闭锁机构对污垢很敏感,不如ZB26的可靠。 
    从抛壳方式来看,ZB26采用刚性抛壳挺,向下抛壳,抛壳挺固定在机匣内,体积较小,一旦损坏方便更换;而十一年式使用整体式抽壳钩和外露的杠杆式抛壳挺,右侧抛壳,抛壳挺体积和质量都较大,加之是外露式设计,对枪械外形有一定的破坏,射击时还需注意不能触碰外露的抛壳挺,以免发生意外。
    从瞄具来看,ZB26采用位于枪身左侧的蜗轮表尺,体积和质量较大,但结构坚固,不易损坏;十一年式采用的是体积小巧的弧形表尺,调整比较方便,但它突出在枪身右侧,又无护翼保护,需要时刻防止磕碰损坏。
    从脚架来看,ZB26的两脚架可以缩放,有利于调节火线高度;而十一年式的两脚架不能伸缩,对阵地的适应性明显不及ZB26。
    二战几款著名机枪比较 二战几款著名机枪比较
    供弹具则是这两种轻机枪最值得对比的地方。ZB26采用20发直弹匣供弹,比较简单,除了弹匣外,全枪没有附加的用于供弹的多余零件,当弹匣内的枪弹用完后,可以用装弹器重新快速装填,或逐发手工装填,只是较费时间;十一年式别出心裁地在枪身左侧设计了一个30发的供弹漏斗,容弹量比ZB26多10发,装弹时没有取下空弹匣的动作,只需要副射手准备好6个桥夹(每个装5发弹),打开漏斗将桥夹一次放入即可,射击过程中空桥夹自动排出,相对来说弹药保障比较快捷。但这种供弹具的体积、质量和复杂程度都比弹匣要高得多,而且其活动机件多采用斜面带动原理,对污垢非常敏感,保养比较麻烦,反而成为最容易出故障的一个部件。
    从枪托来看,ZB26枪托内有后坐缓冲簧,与小握把配合,射击比较舒适,调整姿势与位置时也比较方便。而十一年式使用的是与小握把成一体的鱼尾形枪托,本身不带抵肩托板,枪托后上部向后突出,充当抵肩托板作用,其小握把与枪托结合部分全部采用金属制作,形状比较复杂,工艺性不好。由于枪托偏向右侧,瞄准系统也在右侧,所以在射击时射手要尽量将头部靠向枪托右上方,时间长了射手颈部容易疲劳,对射击精度也有一定影响。
    从发射方式来看,ZB26具有单、连发两种方式,特殊情况下使用单发利于节约弹药,当需要火力压制时使用连发,进行长、短点射;而十一年式只能连发发射。从附属部件来看,ZB26比较简单,主要是配有备用弹匣;而十一年式在供弹漏斗旁安装有一个油壶,用于给进膛前的枪弹涂油,减小抽壳阻力,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抽壳可靠性,但严寒环境中油的粘性增大,不方便涂刷,而在风沙天气下又容易吸灰而造成弹膛污染和磨损,甚至导致供弹机构故障。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十一年式由于设计年代更早,很多方面更为原始,总体性能比ZB26逊色。而ZB26轻机枪的出色性能也得到了作为对手的日本人的承认,如《东史郎日记》一书中就多处记载了作者对中国军队使用这一武器的印象,其中涉及到十六师团在南京、徐州及华北、华中的多次战斗,曾提到“整个晚上捷克式机枪的射击声就像节日的焰火一样,通宵达旦,一刻不停……”这是因为ZB26发射7.92mm毛瑟枪弹,其威力较日军的6.5mm枪弹大得多,特别是弹头存速能力强,远距离压制效果明显,发射时的枪声和节奏与日军机枪明显不同,所以能够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日军对它的评价较高,认为它与日本自产的机枪相比,火力适当、轻便,而且故障率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10式狙击步枪    下一篇 红缨-6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