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导弹武器   
[3] 评论[0] 编辑
红缨-5号防空导弹是中国仿制前苏联的SA-7型的产品,是中国第一种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是红缨5号防空导弹一种单兵肩射超低空防空导弹,在目视能见度条件下,采用尾追方式攻击高速飞机,对直升机可采取迎头攻击方式。导引头采用红外导引头;主发动机为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武器性能

  • 中文名:红缨-5号  
  • 简称:HN-5
  • 系统总重:15kg
  • 有效射程:0.5-4.2km
  • 制导方式:红外寻
  • 目录

    研究历程编辑本段

    (摘自百度百科):

    197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研制“红缨五号”地空导弹的任务。“红缨五号”是一种单兵便携式超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朱玉池、肖林先后担任总设计师。导弹长1423毫米,自重9.8千克,作战高度50米~2300米,最大斜距4200米。1982年-1983年进行定型试验,发射试验圆满成功。


    武器数据编辑本段

    (摘自西陆网):

    红缨-5号:

    系统总重:15千克   

    系统长:1.508米   

    弹长:1.423米  

     弹径:0.072米   

    弹重:9.8千克   

    射高:0.05-2.3千米   

    有效射程:0.5-4.2千米   

    红缨-5号A   

    弹长:1.463米   

    弹径:0.072米   

    弹重:9.8千克   

    战斗部装药:0.5千克   

    射高:0.05-2.5千米   

    有效射程:0.8-4.4千米

    系统数据编辑本段

    (摘自秦延景《低空飞机杀手:红缨-5单兵导弹》):

    导弹

    为了便于制造、安装和互换,导弹由4个舱组成,从导弹体头部向后依次为红外导引头舱、舵机舱.战斗部舱及发动机舱。

    红外导引头舱:

    红外导引头舱内装红外导引头和自动驾驶仪。红外导引头设有锁定与跟踪两种工作状态.自动驾驶仪用于控制和稳定导弹的飞行。在射手瞄准、截获目标时.红外导引头处于锁定工作状态。此时,目标被锁定在红外导引头视场内,同时红外导引头形成目标信息信号.送往发射机构的电路中,以进一步形成声、光信号。在导弹飞行过程中,红外导引头处于跟踪工作状态。其探测和接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井形成目标转动角速度的跟踪信号。该信号一方面使红外导引头内的陀螺仪产生导弹旋转姿态的信号.另一方面形成控制信号,操纵导弹飞向目标。自动驾驶仪实现导弹在纵向和横向平面内角运动的控制和稳定。自动驾驶仪对舵机舱内的角速度传感器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舵机控制舵面进行±15。的偏转,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


    舵机舱:

    舵机舱由角速度传感器,舵机,舵面、涡轮发电机、火药燃气发生器及弹载电源等组成。角速度传感器产生导弹绕质心横向摆动角速度的信号,该信号传输给自动驾驶仪,使自动驾驶仪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舵机上的舵面偏转,以减小导弹的横向摆动,保证导弹稳定飞行。火药燃气发生器向舵机和涡轮发电机提供高压火药燃气,使舵机和涡轮发电机正常工作。弹载电源向导弹上的相关部件提供电能。


    发动机舱:

    红缨5导弹的发动机舱由发射发动机和主发动机组成。发射发动机用于从发射筒内发射导弹,使导弹具有一定的离筒速度与转速。发射发动机位于主发动机喷管周围,由环形燃烧室,喷管,点火具.发射药等组成。当射手将扳机扣压到位时,电流接通导弹点火具的电点火头,引燃黑火药,黑火药将环形燃烧室内的发射药引燃,发射药燃烧产生火药燃气,由位干导弹尾部的4个倾斜喷管喷出.产生推力和旋转力矩,推动导弹在发射筒内向前运动,同时顺时针方向旋转。主发动机位于导弹后部中央位置,有两个推力工作阶段。在第一工作阶段,将导弹加速到500m/s的飞行速度I在第二工作阶段,使导弹保持这一速度作续航飞行。主发动机由燃烧室、主喷管、延时点火具及主装药等组成。当发射发动机工作时.延时点火具点燃,经过0.3~0.4秒的延时,导弹已经飞离发射箭5.5m之外,这时延时点火具点燃主发动机燃烧室内的主装药,形成高温高压燃气,由主喷管喷出,产生第一级推力.将导弹在2秒内加速到500m/s,此后主装药缓慢燃烧,产生第二级推力,导弹以500m/s的速度续航飞行。主发动机后部喷管外围安装有4片尾冀,当导弹飞出简体后,尾翼自动张开,呈“X”形。由干尾翼与导弹纵轴有1。35’的安装角,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可使导弹保持l 5转/秒的旋转速度。


    发射筒:

    发射筒由筒体、起转组件,机械瞄具、背带及护盖等组成。发射筒可以重复使用,不过限制在5次以内。


    筒体:

    简体由玻璃钢制成,是导弹的包装筒和发射筒,其上安装有机械瞄具、卡箍、发射机座、背带及前后护盖等。其中,卡箍卡装在筒体外部,共有6条,每条卡箍由厚度为1mm的铝板制成,编号由前向后排列。l 号卡箍固定前瞄具;2号卡箍固定前背带扣和电池插座·3号卡箍固定后瞄具和发射机座;4号卡箍固定发射机后部销}59-卡箍固定后背带扣;6号卡箍固定点火接线盒。


    起转组件:

    起转组件位于发射筒前端,由起转线包、转速测量线圈等组成。起转组件的作用原理类似于电动机,起转线包的两个线包交替通,断电,产生交变磁场,因导弹红外导引头的陀螺中设有磁铁.故陀螺产生转动。转速测量线圈的作用是产生与陀螺转速有关的感应信号,送往导弹上的稳速电路,以稳定陀螺的转速。


    机械瞄具:

    机械瞄具由前、后瞄具组成,这两个瞄具均可折叠和扳起。其瞄准原理与械的”三点一线”原理相同。


    背带:

    背带的前、后卡扣分别固定在筒体的2、5号卡箍上方,射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背带长短,也可将背带拆掉。


    护盖:

    筒装导弹从出厂到发射前都用前、后护盖密封发射筒的两端17:1部,使导弹免受灰尘和潮气的影响。前护盖的另一作用是保护导引头的红外探测器和锁定陀螺。


    发射机:

    发射机构可多次使用。平时,其不连接在发射简上,使用时对接在发射筒下方。发射机由壳体、耳机、接点开关.扳机、顶杆,保险及插头等组成。壳体由玻璃纤维塑料模压而成。在壳体左倒设有一个耳机,当射手瞄准目标,红外导引头捕获到目标后.耳机发出音响信号告知射手。接点开关安装在握把内,用于接通或断开通向导弹点火具的电子线路。当扣压扳机时,带动顶杆上移,使接点开关接通,从而使导弹的点火具点燃,实现导弹的发射。保险用于将扳机锁住,防止误动。插头固定在壳体前上方的槽内,用于将发射机和发射筒的电路连接。


    电池:

    电池安装在发射筒前部下方,是供导弹一次性使用的热化学电池。这种电池在未激活前是固态的,常温下其电解质不导电.不发生化学反应,便于携带和存放,不需要维护和保养。电池由撞击机构、底火、加热片及电解质组成。电池撞击机构的撞针盖为旋钮状.发射导弹时转动撞针盖,此时撞针撞击底火,使其发火后点燃加热片,在1秒内电池的温度升至500℃,电池内的电解质变成熔岩状态,开始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流。

    附件列表


    3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Five seveN    下一篇 多里斯·米勒号航空母舰 (CVN-81)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