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直升机   
[0] 评论[0] 编辑
米-17直升机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单旋翼带尾桨中型运输直升机,分别由喀山和乌兰乌德两家航空工厂生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它取的绰号为“河马”-H(Hip-H)。 米-17于1981年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首次展出,1983年开始出口。该机采用米-8的机体和加大了功率的米-14的动力装置。在法国布尔歇展出的样机(SSSR-17718)是与米-26一起由莫斯科飞往巴黎的。

武器性能

  • 中文名称:米-17直升机
  • 装备类型:中型运输直升机
  • 前型/级:米-8MT直升机
  • 生产单位:喀山直升机厂和乌兰乌德飞机厂
  • 外文名称:Mi-17 Medium helicopter
  • 所属国家:俄罗斯
  • 设计单位:米里设计局
  • 目录

    功能特点编辑本段

    米-17是在米-8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型,与米-8几乎相同,但米-17的尾独立核算在垂直安定面的左边,与米-14相同。从外表上看,米-17的发动机短舱较短,只是座舱前左侧舱门中点上方的进气口靠前了,重新设计了每侧喷管前的小喷嘴。米-17装两台TV3-117MT涡轮轴发动机
    米-17直升机图片欣赏米-17直升机图片欣赏
    ,单台起飞功率为1454千瓦(1977轴马力)。与米-8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两台发动机的输出是同步的,可自动保持旋翼的转速。若一台发动机功率有损失,则另一台发动机输出增加,自动补偿。若一台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另一台发动机功率输出增加到应急功率1640千瓦(2230轴马力),从而保持直升机继续飞行。辅助动力装置借压缩空气起动涡轮轴发动机。如果需要,发动机进气口可安装导流板,以避免在未预计的降落场地降落时吸入砂石、灰尘等外来物。座舱布局和有效载荷与米-8相比没有什么变化。米-17主要有客货运输型。可运输车辆、工程设施和各种货物,能载24名旅客或装12副担架。
    另外米-17还有两种改型:
    米-17P“河马”K通信干扰机。1990年在匈牙利军队中见到2架。机上的天线阵比米-8“河马”K的有很大提
    米-17直升机米-17直升机
    高。大型32元阵装在每侧主起落架之后垂直分开的壁板上。4元阵装在尾梁两侧。机舱两侧喷口之下有大型雷达罩。
    米-17-1VA“河马”H1989年法国巴黎航展首次展出。该型在俄罗斯作为航空医院使用。内部有3副担架,一个手术台,各种手术和医疗设备,配备1名外科医生和3名护理人员的位置。该型装两台功率更大的TV3-117VM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678千瓦(2280轴马力),爬升率和悬停升限有所提高,但重量和性能没有什么变化。
    前苏联武装部队使用大量的米-8和米-17直升机。在阿富汗作战中也曾大量使用过。米-17于1983年向古巴交付了16架,随后,安哥拉、朝鲜、尼加拉瓜、波兰、印度和秘鲁等也购买了该机。米-17目前仍在生产。民用出口型单价为550万美元。
    米-17直升机 米-17直升机
    旋翼系统5片全金属矩形桨叶的旋翼和3片桨叶的尾桨。
    机身军用型驾驶舱两侧装有装甲平板。尾梁下面安装AS0-2人工雷达干扰箔条弹投放器,尾梁前端装“霍特·布里克”红外干扰器。
    动力装置两台克里莫夫设计局TV3-117MT涡轴发动机,起飞功率2×1454千瓦(2×1977轴马力)。
    武器系统装23毫米的GSH-23机炮。
    (除下列数据外,其它均与米-8同)

    物理参数编辑本段

    旋翼直径:21.29米
    尾桨直径:3.90米
    旋翼尾桨中心距:12.661米
    机长(旋翼和尾桨转动):25.352米
    机身长(不包括尾桨):18.424米
    机宽:2.50米
    机高(至旋翼桨毂顶部):4.757米
    主轮距:4.510米
    前主轮距:4.281米
    客舱容积:23米3
    空重(带设备):7100千克
    机内:4000千克
    外吊:3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11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3000千克
    最大桨盘载荷:0.358千牛/米2(36.5公斤/米2)

    性能参数编辑本段

    最大平飞速度(最大起飞重量):250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最大起飞重量):24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正常起飞重量):5000米
    (最大起飞重量):3600米
    悬停高度(无地效,正常起飞重量):1760米
    航程(最大标准燃油,5%余油)
    (正常起飞重量)495公里
    (最大起飞重量)465公里
    航程(带辅助油箱,正常起飞重量):950公里

    引进中国编辑本段

    该机原型是苏联于60年代研制的“米-8”直升机,经过多次改型设计,采用大功率发动机,于1981年推出正式定名为“米-17”,外形与“米一8”直升机十分相似(仅仅是尾桨位不同,“米-8”尾桨在右、“米-17”尾桨在左),至今西方将两机绰号都称为“河马”。该机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比较成熟,在国际直升机市场上,因其性价比较高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吸引了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买主,大量向亚洲、南美、中东、东欧以及非洲等地区出口,总产量(含“米一8”直升机在内)达万架,俄罗斯本国军队装备约有3000架,其余大部分用于外销。1991年经过考察、谈判,签订了首批引进24架喀山直升机工厂生产的“米-17”直升机合同。经过试用,表明该机适合在中国平原地区使用、运输效率高。“米一17”的飞行性能比不上“黑鹰”,后经改进基本满足西藏高原地区使用,主要部件工作寿命较短,但该机技术成熟、性价比很高,经济实用性好,机舱空间大、运载能力强。引进后很快形成战斗力、多次参加各种军事演习和紧急出动执行任务。

    其他编辑本段

    为提高陆航装备综合作战能力,陆航对“米-17”直升机进行了挖潜增效改装,主要内容是:在直升机两侧装设武器挂架,左、右挂架上可各挂三组火箭发射器,挂点上也可挂载其它武器或武器吊舱,同时在机身右侧增开一个舱门,侧舱门加宽,便于空中使用各种武器对地射击,也便于机上突击队员快速离机出击;机身后部加强了货桥及后舱门,便于车辆进出和大型作战装备上下。
    通过加装武器,加强机降突袭对地火力压制能力和防卫能力,使该机由单一运输保障型改装为运输攻击相结合的战术运输型直升机,拓展了使用范围,使“米-17”直升机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术运输直升机。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出动的“米-17”机降突袭编队,进行低空突防,机降前直升机对地实施火力压制,发射出的猛烈火箭弹如像一片火海,扑向敌方前沿,表现出强烈的震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军事演练效果。
    “米-17”为单旋翼带常规尾桨的空气动力布局,旋翼的5片桨叶和尾桨的3片桨叶均为金属材料制成,机体为金属半硬壳结构,机身上部装有两台TB3—117MT涡轮轴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为1545千瓦,机头前上言为两发动机防砂装置的进气孔,着陆装置为前三点式轮式起落架。
    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及一名随机机务人员座椅,机舱内沿侧壁布置有24副可折叠座椅,座舱底板有可供系当货物的系环。机舱左前方有一可抛放的滑动舱门,舱内有较大空间可架设担架,机身两侧下部装有外挂燃油箱,机舱尾部有一副能左、右打开的应急舱门,应急舱门打开后,可推出两条踏板,可供车辆或大型物资进出。

    低空飞行编辑本段

    米-171直升机在山区超低空飞行 米-171直升机在山区超低空飞行
    米-17直升机在山区超低空飞行
    在山谷中低空飞行 在山谷中低空飞行
    在山谷中低空飞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米-14“烟雾”直升机    下一篇 米-17多用途直升机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