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科学卫星   
[0] 评论[0] 编辑
风云1C自1999年8月交付,1999年9月1日正式转入业务运行以来,风云1C每天可获得1次全球定量观测资料,加强了我国对全球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能力。

武器性能

  • 中文名:风云-1C气象卫星
  • 发射时间:1999年5月10日
  • 宽:2M
  • 高:2.215M
  • 外文名:FY—1C
  • 轨 道:太阳同步轨道
  • 长:2.02M
  • 简介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报道,称根据中央情报局消息,中国在本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代号为“开拓者二号”中程反卫星导弹,并在太空释放出截击器,在离地860公里的极地轨道,以高速撞毁中国在1999年升空的「风云1C」气象卫星,成功的击毁了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据称这次试验使用了动量杀伤弹头。据美国《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报道,称根据中央情报局消息,中国在本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代号为“开拓者二号”中程反卫星导弹,并在太空释放出截击器,在离地860公里的极地轨道,以高速撞毁中国在1999年升空的「风云1C」气象卫星,成功的击毁了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据称这次试验使用了动量杀伤弹头。

    风云一号C星简称(FY-1C)是中国的第一颗三轴稳定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业务气象卫星。风云1C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继1988年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成功发射的第四颗气象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业务极轨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C星(FY—1C),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轨道高870公里,倾角为98.8度,卫星主体呈立方体,长2.02M,宽2M,高2.215M,设计寿命为2年。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产品质量、对空间环境影响的适应性和系统可靠性都得到较大提高,已稳定工作两年多并超期服役,所有备份单机尚未投入使用。   

    FY-1CD卫星性能有较大改进,增加了探测通道,提高了探测精度,为更精确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提供必要的基本资料,并可在灾害监测、环境遥感中发挥巨大作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多个国家都建立了兼容接收风云1C、1D星的数据接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风云一号卫星数据成为全球灾害监测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之一。   

    风云一号C星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得到广泛认可,世界气象组织于2000年8月正式将风云一号C星列入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的行列。这是中国第一颗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系列,为世界各国免费提供气象资料的卫星。

    美国时间2007年1月17日出版的《航空周刊》报道,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消息,中国在本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击毁了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

    研制历程

    风云1C风云1C

    1976年完成了“风云一号”卫星总体初步方案;

    1977年11月,风云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

    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星成功发射

    01批两颗卫星研制经历11年,分别在轨稳定运行39天和285天。为中国遥感卫星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1年3月,正式启动了02批的研制。

    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当时在轨运行情况

    风云一号C星于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999年8月22日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FY-1C星在轨稳定运行了近五年。

    2004年6月24日开始,停止了对FY-1C星云图的接收存档。

    FY-1C卫星的成功发射被列为中国1999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铭刻在中华世纪坛上。

    2000年5月,FY-1C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一年之后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入应用卫星序列。 

    基本任务

    每天定时两次向世界各地气象台站实时发送10个通道1.1km甚高分辨率的数字量云图;记录存储全球国外地区4个通道4km分辨率数字量云图,延时回放给中国地面站。

    各方声音

    风云1C被击毁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

    声音1
    中国气象卫星的运行高度大概等同于美国侦察卫星的运行高度,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攻击环绕地球轨道上目标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的试验对美国的防御系统构成了间接的威胁。据报道,美国也正在研制自己的反卫星武器, 运用的科技更为先进,包括激光武器。专家指出,美国国防部可能利用这次事件, 加强其向国会申请军费拨款, 进行太空计划的理据。太空军备竞赛将由此升温。

    声音2
    因为近几年来,国际社会一直推进签订“禁止发展太空武器条约”,俄罗斯和中国表示赞同,但美国却一直在拖延时间。中国也许有意运用冷战时代的手法,藉由展示其实力来迫使对手谈判。中国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是为了阻止美国开发太空武器,并与美国进行谈判而采取的战术。

    声音3
    中国的反卫星技术已经领先世界。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式的事件。风云1C是1999年5月10日发射的,轨道高度近900公里。从地面发射的导弹,能够在这个高度上准确地直接击中一颗高速飞行、大小2米左右见方的卫星,技术难度非常大,足以威胁美、日、俄、以色列和欧洲侦察卫星的战力,上述各国日后在中国大陆上空拍照时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再大摇大摆有如入无人之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中国威胁论”见鬼去吧!让美国的指责也见鬼去吧,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难道也要听命于你美国?呵呵,真是天大的笑话!中国只需要政府拿出自信,拿出好的政策,我们广大人民一定会坚决支持和拥护,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民族自信心日益高涨,民族凝聚力日益强大,中国的崛起一定势不可挡!

    声音4
    从中国被摧毁的这颗卫星上散开的这类大残片,该监视网至2月初已经登记了700个左右。但美国专家估计,从这颗卫星产生的大于等于1厘米的新残片达到了35000个左右。 “事实上,中国的试验使碎片数量大大增加。在模拟试验中我们可以确定,碎片数量增加了30%。”他也认为,小如螺丝或同样大小的金属碎片都可能带来重大问题,“最严重的是,如果两个飞行物体迎面相撞。”在这种情况下,一颗以每秒7.5公里速度飞行的螺丝的力量相当于一颗手雷。专家指出,现在发生严重对撞的危险还是相当小的,“但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干,那么前景就不妙了。”他说,尤其象中国最近做的那种试验是没有必要的增加风险,“这种试验美国人和苏联人在80年代也做过。他们的目的是强调他们军事上的强大。”这位专家警告道,对这个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要发展出阻止这种做法的战略来;如果发生连锁反应,太空残片的数量会持续激增。

    声音5
    中国处理老化卫星作业和帝国主义的阴谋     
    中国一个老化的气象卫星在17日在原来轨道上突然上升一小段距离后,随即发生解体。此事件立即被西方新闻界喧染成中国发射反卫星导弹,成功摧毁卫星,完成反卫星试验。记者就此事走访北京航天主管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中国本来是将此老化卫星转移到近地点为15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上,然后将其解体让在大气层中烧毁。但不幸的是,部分发动机没正常工作,导致不能正确入轨,然而不想发生的爆炸却发生了,造成如此事件。一个处理老化卫星的正常作业,然而失败了,本来是很正常,早些时候中国的鑫诺二号发射后失效了吗?美国昂贵的侦察卫星不也失效了吗?但这个正常的航天失效事件,却被别有用心的帝国主义新闻界喧染成中国反卫星试验,无非是重弹“中国威胁论”的老调。美帝国主义在地面上和空中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到处欺负世界和平人民。还想垄断外层空间,继续它在地球上的霸权。此次事件只不过是美帝国主义加速发展外层空间武器,妄图统治地球的一个借口!如果……像官方解释的,是一次不成功“清洁”行动,却被西方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反卫星武器”试验,那就让他们自己吓着去吧。杯弓蛇影,以后他们领导人来,就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上挂一支弓箭或者什么武器模型,他们愿与“蛇影”陪伴,就成就他们。 

    专家对其相关解读

    太空中飘飞着数不清的空间碎片。太空中飘飞着数不清的空间碎片。

    1、太空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碎片? 目前发现直径10厘米以上碎片9600多个
    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004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在紫金山天文台宣布成立。中心的常规任务是通过分布在中国国内的观测台站,跟踪观测空间碎片,并为它们建立数据库,并根据其轨道信息分析未来可能对我国航天器的具体影响。

    虽然保持着对空间碎片的关注,但人类对它们却并不完全了解,没人能够数清其确切数目。人类目前只能对直径10厘米以上的碎片进行跟踪监测,这类碎片目前共有9600多个。小于1厘米的碎片据估计有数千万乃至数亿,航天器根本无法避免与其相撞,只能通过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来应对。介于10厘米至1厘米之间的,约有数百万个,既无法跟踪也难于防护,被称为“危险碎片”。

    5、美国时常拿中国太空垃圾说事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著名天文学专家李竞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美国不时会对所谓的属于我国的太空垃圾进行渲染,先前就有过这样的先例。其实,美俄等国在太空中的飞行器及其所制造的太空垃圾比中国多得多。要说威胁,美国制造的威胁最多。

    李竞说,目前整个太空中布满了数以万计的太空垃圾,确实对飞行器有致命的威胁。因为这些被击碎的太空垃圾会背离原来的运转轨道不规则运转,容易撞上一些正常高速运转的飞行器。以国际空间站为例,高速运转的太空垃圾很可能与其相撞,导致空间站漏气,最终站毁人亡。

    相关评论

    中国KT-2导弹拦截“风云-1号C”卫星的示意图中国KT-2导弹拦截“风云-1号C”卫星的示意图

    客观比较中国陆基打卫星与美海基打卫星的难度
    在经历了激光摧毁和机载导弹摧毁的失败之后,山姆大叔们终于把他们的卫星打下来了,总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在山姆及其喽罗弹冠相庆的时候,觉得咱们更应该好好比较一下他们与我们的那次猎星之间的区别,知道我们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 

    首先,猎星的难度觉得很大程度取决于卫星的速度,速度越快越不容易被击中。山姆的间谍卫星离地高度为约250公里,风云1C为约800公里,用地心引力公式及向心力公式计算得出,间谍卫星速度约7.7km/s,风云1C约7.4km/s(本人算数容易马虎,有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算下,不过偏差应该不多),从这里看,速度基本相同,相差不超过4%,这个难度点基本相同。 

    其次,高度上看,风云1C要高于间谍卫星,难度自然要高一点,因为导弹飞行的距离越远,对测控的要求就越高,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山姆的导弹也是一发中的(前提是要发射出去,才有测控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只能说,山姆的水平不比我们差,毕竟,我们的难度要高些。 

    然后,是卫星的目标问题。风云1C基本是2×2×2,间谍卫星具体数据没有,据说有校车大小,那应该是3×3×10左右的大小(真是个大家伙),我们的又难一点,因为目标比较小嘛。同时还有个信号问题,不清楚风云1C或者间谍卫星被击中前还能发信号不有信号的话是非常利于末端制导的。 

    最后,是个摧毁手段的问题。我们用的是陆基中程导弹(型号不明),山姆用的是标准3,还是海基的,这个山姆就比我们好。首先,不清楚我们是只能由航天中心发射还是能做到机动发射,如果只能由航天中心发射,那战时如果那屈指可数的几个航天中心被攻击了,咱们拿什么去打人家的卫星,可山姆就不用担心了,现在是在船上,移植到潜艇上不就是左手换右手么?到时候完全可以保留住有生力量。

    其次,我们都知道发射火箭都有个窗口时间(换句话说这个时间不发射就赶不上这拨了),由机动力量来发射,象汽车啊、船啊、潜艇啊,他们的窗口时间范围比固定发射点要自由得多,万一一次没打到就再给它一次,而固定发射点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希望我们能做到机动发射,如果已经能做到了那就更好了。 

    重大作用

    头部装载了动力杀伤武器的四级火箭从追踪风云1C气象卫星(右)到击毁它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头部装载了动力杀伤武器的四级火箭从追踪风云1C气象卫星(右)到击毁它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

    风云-1C自1999年8月交付,同年9月1日正式转入业务运行以来,每天两次向世界各地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实时发送10通道、星下点分辨率1.1km的高分辨率数字量云图资料;每天两次经北京、广州和乌鲁木齐3个地面站接收,向气象部门提供我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时的10通道气象观测资料;每天提供1次设定的4个通道、3.1km分辨率的延时全球覆盖图像资料;或提供10通道、1.1km分辨率全球任一选定地区的区域延时图像资料。中国为数众多的省市级地方气象卫星接收站,也直接接收和使用风云-1C的云图资料,开展多方面的气象分析和环境监测业务应用。   

    风云-1C转入业务运行以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数据处理中心已处理了大量的全球和区域卫星观测资料,制作成气象产品,包括各种投影云图拼图和气象资料,如海表温度、云顶覆盖、海冰、陆地覆盖等,可定时自动对外发送,提供使用。对水灾、旱灾、森林火灾和雪灾,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的特定用户,可提供二次处理分析产品。这些经处理后形成的图像、陆表、海洋和大气四大产品资料,在天气分析、预报、气候预测研究和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监测,以及航空和航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拓宽了在国民经济多个行业中的应用。   

    风云-1C使全国范围的森林、草原的火情监测从原来的每天4次增加到6次,提高了监测效率;新增加的1.6μm通道可提供更为准确的积雪和雪灾资料。新增加的海洋水色通道在海洋赤潮监测、海上石油污染分析和提高海洋捕捞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并对植被指数计算订正、沙尘暴和大雾等开展监测研究。   

    风云-1C每天可获得1次全球定量观测资料,加强了中国对全球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能力。这是中国首颗能够直接和独立获取全球定量观测资料的卫星。

     风云1C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业务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序列,为各国提供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中国是气象灾害种类最多、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风云1C卫星在气象灾害监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主要参数

    中国发射导弹击毁退役的风云1C卫星。中国发射导弹击毁退役的风云1C卫星。

    一、卫星传感器
    卫星重950kg,平均功耗256W,外形为1.42m×1.42m×1.2m六面体,太阳帆板伸展后总长10.556m。 卫星由遥感(含空间粒子探测器)、图像传输、DCDS、天线、结构、热控制、电源、姿态控制、测控和星载计算机10个分系统组成。前4个分系统是卫星的有效载荷,后6个分系统是卫星平台服务分系统。

    ①10通道扫描辐射计   
    卫星的主要探测器是两台互为备份的10通道扫描辐射计,其中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定标精度达到10%的指标要求;红外辐射定标精度达到1K指标要求;空间分辨率HRPT图像优于1.1km,GDPT图像优于4km。 

    ②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   
    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探测结果如表3所示。

    ③图像传输特性   
    高分辨率图像传输(CHRPT):频率1700MHz,码速率为l.3308Mb/s,全球任意地点可以实时接收。延时图像传输(DPT):频率为1708MHz,码速率为1.3308Mb/s,分为GDPT和LDPT两种。GDPT用于星上存储4个通道(通道1,2,4,5)、4km分辨率均匀化的全球资料,星上可存储时间为300min的观测资料,当卫星过境时回放,每天可以获得一次全球资料。 

    ④卫星姿态控制性能FY-1C星三轴稳定对地定向的姿控系统采用偏置动量轮加磁进动、章动控制和磁平稳卸载方案。三台红外地平仪是主要的姿态测量仪器,两台计算机构成姿控中央控制器。   

    ⑤卫星寿命和云图资料可用率   
    卫星设计寿命为2年;寿命期内云图资料的可用率大于97.5%。

    二、主要技术指标
    轨道高度    870KM
    倾角    98.85
    偏心率    < 0.005
    轨道周期    102.3分钟
    探测仪器    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RS)

    三、各通道特性如下:
    通道号 波长(微米) 主要用途
    1 、0.58-0.68 白天云层, 冰,雪,植被
    2 、0.84-0.89 白天云层,植被,水
    3 、3.55-3.93 火点热源,夜间云层
    4 、10.3-11.3 洋面温度, 白天/夜间云层
    5 、11.5-12.5 洋面温度,白天/夜间云层 
    6 、1.58-1.64 土壤湿度,冰雪识别
    7 、0.43-0.48 海洋水色
    8 、0.48-0.53 海洋水色
    9、 0.53-0.58 海洋水色
    10、 0.90-0.965 水汽

    四、数据传输
    风云1C的高分辨图象传输仪称之为CHRPT,凡具备接收处理NOAA之HRPT资料的系统,只要稍加改造就可接收处理CHRPT.MVIRS的扫描速度为每秒6条扫描线,每个通道数据为2048个字,这样10个通道的数据是20480个字,再加上同步码等辅助信息,每条扫描线就是22180 字,每字为10比特,码速率为1.3308 Mbps,是NOAA/HRPT的二倍, CHRPT的调制方式是PCM-PSK,分相码,传输频率为1700.4MHz,数据格式与NOAA/HRPT大体相同。

    国际影响

    由于风云-1C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世界气象组织于2000年8月正式将风云-1C列入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的行列。这是中国第1颗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系列的卫星,它为世界各国免费提供气象资料。   

    目前,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都建立了兼容接收中国风云-1C的数据接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中国极轨气象卫星正在为世界灾害监测、环境变化研究作出贡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P-63“眼镜蛇王”    下一篇 风云二号06星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