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战斗机   
[0] 评论[0] 编辑
1935年,RAF(英国皇家空军)提出了一种战斗机的设计概念,在战斗机的机身中段装置一个用液压驱动的旋转炮塔,装设多挺机枪。取代传统的将机枪装置在机头、机翼中段的做法,RAF认为:这种飞机的好处是减少了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瞄准射击的技术要求;炮塔的射界较大,飞机用不着和敌机沿瞄准线成一线也可以射击。

武器性能

  • 中文名:英国保罗P.82“挑战者”战斗机
  • 代表型号: MK I
  • 设计单位:Boulton Paul飞机公司
  • 乘    员: 2人
  • 航    程: 743KM
  •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

    代表型号 MK I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Boulton Paul飞机公司 Wolverhampton(伍尔弗汉普顿、中英格兰城市)

    英国保罗P.82“挑战者”战斗机 英国保罗P.82“挑战者”战斗机

    研制年代 1937年-1943年

    用途 战斗机/夜间战斗机

    乘员 2人

    发动机 1*Rolls-Royce Merlin III 1030hp 12缸液冷

    最大速度 485KM/H

    升限 9200M

    最大起飞重量 3900KG

    外形尺寸 翼展12.05M 机长:10.70M 机高:3.45M

    武备 4*7.7mmMG

    发展历程编辑本段

    RAF将此概念编入F9135设计招标书中,霍克飞机公司和Baulton Paul公司按此要求进行了设计竞争,最终后者获胜。

    首架原型机于1937年8月11日试飞。这是一架悬臂式低单翼、全金属结构的飞机,在飞行员座舱后巧妙的融合了一个装四挺白朗宁机枪的动力炮塔。1939年7月30日开始正式生产,同年12月装备RAF第264中队。1940年5月12日,该机首次参加敦刻尔克滩头的空中掩护战。德国飞行员首次遇到该机,仍然采取咬尾攻击的战法,殊不知向后射击为该机所长,当即被击落不少。战斗第一天“挑战者”击落敌机38架,5月底一共击落敌机65架。不久,德国飞行员学会了对付“挑战者”的办法:迎头攻击或腹部仰攻,“挑战者”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RAF决定将“挑战者”加装当时绝密的AI型机载截击雷达,改为夜间战斗机。大部分MK I型在加装雷达后称为AI MK IV/MK VI型,在40~41年的冬季的本土夜间反空袭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装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战争后期,“挑战者”已经明显落后,改为英国在中东飞行训练基地的靶标拖曳机和海空救援巡逻机使用。

    为了提高“挑战者”的性能,在生产期间曾经用更换发动机、减少油箱容积、增大舵面、修改冷却系统等方法改进飞机,形成P.82/F . MK I/NF . MK IA/MK II/TT . MK I/TT . MK III等6种改型,各型共生产1063架,1943年停产。RAF的275、276、277、280、281中队装备该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一平三下    下一篇 歼-20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