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坦克   
[0] 评论[0] 编辑
“雷克勒坦克,最大公路速度每小时71公里,装一门52倍口径120毫米火炮,炮弹初速高达1800米/秒,射程比豹Ⅱ远1000米,复合装甲采用多层装甲板和陶瓷装甲,防动能弹能力比普通装甲提高1倍。

武器性能

  • 最大速度:每小时71公里
  • 炮弹初速:1800米/秒
  • 制造国家:法国
  • 中文名:雷克勒坦克
  •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

    火控系统由组件热成像摄像机、‘阿惟莫’激光测距仪和车长、炮长稳定式瞄准镜组成。火控系统可在1分钟内捕捉6个不同目标,比一般坦克多两个,并使坦克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其首发命中率达95%,反应时间为4~6秒。
    “该坦克采用多路传输技术和数字式数据总线技术,不仅可以简化车内电线安装,而且可以在各设备之间交换数据,甚至在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自动地重新组合使用。该坦克还采用自动管理系统,能将信息传给其他车辆,或从其他车辆接收信息。这种实时行动能力是同步作战能力的标志,也是装甲部队战术C3I系统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讲M1A2及排生系列……”
    法国在1990年代推出的雷克勒主力战车是全球最精密复杂的主力战车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以守势的原则煞费苦心地建立马奇诺防线;而根据这个守势思想,当时法国战车将防护力摆在第一,机动力则可无限制地牺牲。孰料德军机敏神速的机械化劲旅根本不从马奇诺正面进攻,反而从法军意想不到、防备薄弱的阿登森林突入;而迟钝缓慢的法国陆军根本无法面对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状况,缔造不到50天内被德国闪击战轻松摆平的奇耻大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人检讨先前惨败的教训,认为过分偏执于守势是个绝对的错误,而如果要采取攻势,则战车的机动力必须放在第一,如此就得减轻装甲的重量;此外,法军悲观地认为无论战车装甲厚度如何地增加,总会被更新的反装甲武器轻易击穿。因此,往后法国陆军使用的数种战车如amx-13、amx-30等,都是将机动力放在第一优先、牺牲装甲厚度的轻型战车。然而,进入198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大幅进步,最先进的主力战车如德国豹二、美国m-1都能有效兼顾火力、机动力与防护力,不必再做痛苦的抉择:火力方面,使用大口径主炮与先进的射控系统;防护能力方面,使用高科技的复合装甲,防护效能远高于相同厚度的传统钢质装甲;虽然火炮与装甲的提升会使重量大幅增加,但是配备大功率发动机与优良的悬吊系统后,仍能拥有极出色的机动能力。此外,近年来单兵反战车武器在战场上日渐普遍,也使amx-30这类「薄皮」战车面临几乎无法生存的窘境。 雷克勒的原型车。
    法国陆军接替amx-30的新一代战车研发计画始于1970年代末期,仍找上西德进行合作,虽然之前两国在1950年代有合作开发战车最后却分道扬镳的前科(当时双方最后分别推出豹一与amx-30)。法国称此新战车研发案为拿破仑一世(napoloon i),西德则称之为kpi-3。不过历史再度重演,此项研发案由于意见不合等种种因素于在1982年12月宣告撤销。而同样在这段期间内,giat也依照amx-30的基本架构陆续推出amx-32与amx-40战车,不过都未获法国陆军采用。「拿破仑一世研」发案告终后,法国决定自立发展新一代的战车,计画名称为发动机导向战斗(engin principal de combat,epc),由giat集团负责研发,基本设计在1985年定案,1986年1月正式命名为雷克勒主力战车,以纪念二次大战时期首先率军进入巴黎的法国陆军名将菲利普.雷克勒(philippe francois marie leclerc)元帅。雷克勒的第一辆原型车在1989年年底推出,于1990年在圣多利举行的欧洲陆军展中首度亮相。法国总共制造了6辆雷克勒原型车进行各项测试,而16辆预量产型则从1991年9月起陆续出厂。与豹二、m-1相同,雷克勒也是一款能同时在火力、机动力与防护力都有出色表现的第一流先进主力战车,其思想较amx-30的时代可说是截然不同,当然这是拜科技大幅进步所赐。
    虽然雷克勒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全球第一种第四代战车」(有人则称之为「20世纪最后传统构型主力战车」),但糟糕的是它的报价也一样「目中无人」,让m-1a2、豹二a5/a6与英国挑战者-2等老牌望尘莫及,放眼全球仅有日本的90式战车的「身价」与雷克勒媲美。进入1990年代后冷战时期,法国国防经费遭到大幅删减,而造价高昂的雷克勒战车自然不能幸免。法国陆军最初打算采购1400辆雷克勒来全面取代amx-30,不过这个数字一直向下缩水,从800辆跌到今天的406辆雷克勒战车(在1993年订购354辆,2001年下半追加52辆订单,其中只有320辆为战备车,其余则作为学校教学或预备用车)与20辆雷克勒回收车,比原先估计的需求量低很多,也无法全面汰换amx-30。

    基本构型编辑本段

    雷克勒战车除了具备m-1、豹二等当代最精锐战车必备的任何杰出特质之外,更以大量应用最尖端科技著称于世;而一向骄傲自负的法国人更宣称雷克勒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第四代战车,换而言之根本不把美国m-1与德国豹二等两大名门放在眼里。由于设计之初便引用最新的科技与概念(尤其是紧凑的新型动力系统),雷克勒的体积相当紧致,长度比m-1、豹二短了1m左右,车高仅2.47m。雷克勒节省的体积重量不仅被用在装甲防护上,也替未来的提升预留空间,而这是m-1、豹二等较旧型庞大车种怎么改良都办不到的。体积减少不仅使得被弹面积缩小,也让雷克勒在拥有与m-1a2同样厚实的装甲之下维持56ton左右的战斗重量,使得机动力大幅提升,并能降低战略运输与桥梁承载的负荷,而且各国原有的装甲救济车几乎都拖得动,能减低换装的成本。以下便分别介绍雷克勒的各个层面:
    防护能力
    防护能力方面,雷克勒采用钢制全焊接车体与炮塔,而且是继以色列驰车mk-3之后,全世界第二种使用模块化装甲技术的主力战车,而此种先进装甲技术也逐渐形成新一代战甲车的潮流,不仅受损或老旧的装甲模块可立刻拆卸更换,此外也能随时换装最先进的装甲。雷克勒使用模块化装甲的部位包括炮塔四周、炮盾、车体正面以及侧裙等,其装甲模块块乃固定在车体预置的锁上,安装作业相当容易,表面上也无任何螺栓或卯钉。目前雷克勒的模块装甲为广受西方先进战车采用的陶瓷复合装甲,炮塔上的为箱式复合装甲,具有复合装甲与收空间装甲的功能,对动能穿甲弹与高爆穿甲弹都有极佳的防御效果。雷克勒第一批原型车的炮塔外型较为简单,是类似豹二的方正构型,不过量产型雷克勒改采外观复杂的高整合性多箱式炮塔,构型扁平而长,其线条前卫而洗炼,避弹性极佳,此外所有的射控观测单元都获得装甲的保护。
    雷克勒的侧裙包覆面积极大,采用两段式设计,中间以活动组件连结,侧裙下段装有可抑制飞尘的橡胶板,保护范围几达承载轮中心。在每侧八块侧裙组件中,前三块为复合装甲,后五块则是一般均质钢板。雷克勒的炮塔回旋与炮身俯仰均由无游隙电力伺服系统驱动,与射控系统或炮身稳定系统连结,此外也没有传统液压制动系统液压油容易失火的危险。雷克勒的炮塔后段弹舱也有完善的防护设计,包括弹舱与战斗舱之间的强化防爆隔门、炮塔末端顶部的三块泄爆板等。雷克勒拥有全车加压式核生化(nbc)防护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于2至10微秒内侦测出火源并瞬间将其扑灭,并使用无毒性的抑燃剂。为了降低被发现的机率,雷克勒的表面使用新型低红外线/低视度迷彩树脂涂装,发动机废气排放前则先经过气冷系统与车外凉空气混合,以降低热讯号与黑烟。虽然雷克勒体积比m-1a2、豹二小了一号,但实际上装甲依旧非常厚实,丝毫不逊于这二者,加上装甲技术先进以及被弹面积较小,雷克勒的整体防护能力非常优秀。

    动力系统编辑本段

    雷克勒的初始计画名称为「发动机导向战斗」,顾名思义就是以动力系统作为战车架构的开发主轴,使其拥有较高的整体运作效能与性能,包括机动能力的强化以及尺寸重量的缩减等。雷克勒使用一具体积小、重量轻、易激活、热讯号低、功率高且不冒黑烟的新型scam v8x-1500 8汽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由sagem的电子控制系统监控(包括燃油喷射、汽缸正时、资料监控与显示等机能),搭配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与静液压转向机构的先进esm-500自动变速箱,在每分钟2500转时可达1500马力最大输出功率,此外具备原地回转能力。由于雷克勒重量较轻,故推重比高达28,凌驾于m-1与豹二之上,仅次于日本的90式。esm-500自动变速箱采用紧凑的整合式设计,包括变速齿轮箱、液压动力式转换器、高功率液压净力式转向机、机械传动式冷却风扇组等等,共有5个前进档与2个后退档。sacm v8x-1500发动机配备suralmo顶杆高压涡轮增压系统,以可变旁通气路与辅助燃气室连接,能大幅提升进气效率,增压效果超过一般涡轮增压器,使雷克勒动力系统的表现接近燃气涡轮(每分钟2500转时就能输出1500匹最大马力),但耗油量却远低于后者。雷克勒还拥有一具涡轮机械公司(turboeca)的turbomeca tm-307b辅助动力系统,此系统包括一具涡轮和发电机等,能在主引擎关闭时提供车上装备运作所需的电力,例如为车上电瓶充电、提供动力给炮塔与射控系统进行接战,或者在冷车的情况下激活发动机(特别是在寒严寒天气下,因为燃气涡轮的激活远比柴油机容易)。为了简化后勤维修作业,雷克勒的主引擎、变速箱、冷却装置与辅助动力系统等相关动力输出组件均结合成一个紧凑的矩型包件,这让动力包件的更换与维修作业变得十分简便,50分钟内可更换完毕,远低于amx-30所需的180分钟;而动力系统紧致化也是雷克勒体积大幅缩减的关键因素。雷克勒的油箱本身就附有抽油帮浦,能从一般的燃油筒中汲取燃油,能在8分钟内加满油箱,后勤补给颇为便利迅速。
    承载方面,雷克勒在设计之初曾评估传统扭力杆悬吊系统与液气压悬吊系统,前者成本较低,但后者拥有较佳的性能;最后,雷克勒基于性能考量,选择了trw航天系统公司研制的samm液气压悬吊系统,每具承载轮各有一支shb-3双缸液压避震器,采用氮气填充,具备极佳的避震与吸震的功能。由于车体较短,雷克勒只有六对承载轮,比m-1、豹二少一对。雷克勒的极速达71km/hr,平均越野速度为50km/hr,由静止加速至32km/hr只需要5秒。雷克勒的驾驶舱设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一具装置thomson-csf的ob-60日/夜观测系统,驾驶以一具无段式方向盘来控制战车前进方向。

    武装编辑本段

    火力方面,雷克勒配备一门giat的cn-120-26型120mm 52倍径滑膛炮,此炮一度是西方世界炮身最长的战车用滑膛炮,故拥有较高的炮口初速,直到1990年代末期配备120mm 55倍径滑膛炮的德国豹二a6亮相时才被比下去。cn-120-26主炮沿用amx-30以来的典型法式设计,为了追求内弹道性能而未设置炮膛排烟器,改从战斗室内以压缩空气将开火后炮管内的烟硝吹除。cn-120-26拥有电子伺服陀螺仪二轴炮身稳定系统,能行进间射击,并透过射控系统与观测系统同步动作。雷克勒原型车的主炮配备hardy-20炮身测曲器,不过量产型则将之取消。cn-120-26具有铝美合金炮身热套筒防止炮管受热变形,除了giat开发的弹药外,还能使用北约制式120mm滑膛炮弹药。giat为cn-120-26主炮研发的弹药包括三种实弹、两种射击用训练实弹以及两种装填用训练哑弹,实弹为120 apfsds f1a翼稳脱壳穿甲弹(炮口初速1790m/s,有效射程4000m,采用钨锰合金弹蕊,飞行3000m时误差半径小于20cm)、120 heat-mp f1高爆穿甲弹(采用锥形化学能装药弹头,炮口初速1100m/s,有效射程3000m,飞行2000m时误差半径小于25cm)与120 he f1高爆榴弹(炮口初速1000m/s,有效射程4000m以上,飞行2000m时误差半径小于35cm,主要用于对付人员、建筑物、轻装车辆等软式或半硬式目标),射程、飞行速度与精确度均比美国m-256 44倍径滑膛炮发射北约制式120mm炮弹为佳;这些炮弹均使用半可燃式抛射药荚,其底火适用于电力击发机构,发射后仅留下一片底板并排入炮尾环下方的收集袋内,不影响车内乘员操作。至于两种射击用训练实弹分别为120 apfsds-tp-t翼稳脱壳穿甲练习弹(射击时炮膛磨损比实弹轻)与120 heat-tp-t高爆穿甲练习弹,两种装填用训练哑弹则是120 apfsds f1 inert与120 heat f1 inert。此外,giat之后又研发两种新的120mm炮弹,第一种是具有衰变铀弹头的du 120翼稳脱壳穿甲弹,名为procipac(projectile cinetique a penetration accrue),于2005年交付法国陆军的雷克勒使用;第二种炮弹则为polynege导引炮弹,预计用于2015年执行的雷克勒第二阶段改良计画。polynege弹药的炮口初速约800m/s,射程高达7000m,发射后短暂期间内使用火箭推进,炮弹的两片前翼与六片尾翼在发射后展开,用于控制航向。polynege有两种飞行模式,第一是种直射式乃是保持在瞄准线上方飞行,并攻击目标的顶部;另一种间接射击模式则以高抛物线飞行,进入目标区后开启弹头的寻标器锁定目标,由上而下攻击目标的顶部。除了地面目标外,polynege也可攻击地下掩体,以及直升机、uav等慢速飞行目标。除此之外,据说giat与德国莱茵金属(rheinmetall)也为雷克勒合作开发了ofl-120f1的反直升机翼稳脱壳穿甲弹,具有长度/直径比达20的钨合金弹蕊。虽然目前雷克勒使用的是120mm主炮,但是其原始设计也预留了换装140mm主炮的空间,作为日后性能提升之用。
    不同于m-1与豹二,雷克勒的主炮采用自动装填系统,故省略了装填手,全车仅编制三名乘员;自动装填不仅能减少人力需求,进而使得战车体积能更加紧致,此外还可大幅提高射速(达每分钟12~15发),不过遇上机械故障时就得委屈炮手来装填。不同于俄系战车的旋转式自动装弹机,雷克勒的自动装弹机采用炮塔尾舱平推式(band magazine)设计,不仅可靠性较佳,而且将弹舱置于炮塔尾端能使乘员得到较佳的保护(例如能采用坚固的弹舱隔门、炮塔顶部加装泄爆等设计),而非如同俄制战车的乘员坐在弹舱上面。此套自动装填系统由微处理器控制,以印在炮弹药荚上的环码来识别炮弹种类,最多能使用六种不同的炮弹,由车长或炮手选择弹种进行装填;而此套自动装填系统所有的动作如弹带输弹、进弹等都以电力服务器驱动。装填时,主炮会固定为1.8度的俯角,接着处理器控制驱动马达转动输送带,将指定的炮弹转至中央出弹位置,再由推弹杆推入炮尾装弹机中,装填完毕后便回复原先的射角。法国在研发这套自动装弹机时非常慎重,研发阶段先后制作了16套原型,以求在量产车上的产品能臻至完美,不要像俄系战车的自动装弹机一样故障连连。雷克勒总共搭载40枚主炮炮弹,其中22枚位于自动装弹机的储弹带上(上下两层各11发),另18发则储存于驾驶座右侧的鼓状弹舱内,当自动装弹机耗尽后便由炮手手动取弹;此外,自动装弹机的车外补给门设于炮塔尾部。
    副武装方面,雷克勒拥有一挺12.7mm同轴机枪(本来法国陆军一向偏好20mm机炮等「重量级」同轴武装,但为了缩小炮塔构型,只好「屈就」于12.7mm机),车上携有950发12.7mm子弹,而车长与装填手舱口附近各有一具7.62mm枪架,不过平时只安装车长用机枪;这两具枪架的俯仰范围不大,很难进行防空射击,主要还是用于压制地面目标。其实giat曾为雷克勒发展了遥控式枪塔,原型车便有装备,乘员在操作时不用暴露于车外;但是碍于国防预算有限,法国陆军采购的雷克勒仍使用人力操作的车长机枪,而此种遥控机枪只出现在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雷克勒uae上。除此之外,雷克勒炮塔后段两侧各装七具新型80mm galix多用途抛射器,称为装甲车近距离防御系统(armoured vehicle close protection,avcp),能发射烟幕弹、红外线诱饵、人员杀伤榴弹、人员阻绝地雷等,有效担负起战车的近程自卫任务。这些galix发射器经过良好的适型安装设计,均整合于炮塔装甲之内,受到良好的保护。目前雷克勒的avcp是由车长操控,未来改良后将与kbcm车载主动防御系统(详见下文)结合,在面临威胁时能自动于第一时间发射。雷克勒的车长席位于主炮后方左侧,炮手则位于主炮右侧,正好与一般西方战车相反。

    观测射控装备编辑本段

    观测、射控与战场管理等电子系统是雷克勒引以为傲的部分之一。由于出道较晚,雷克勒能使用最尖端的科技,所以其射控装备的技术层次与精密复杂的成度堪称全球之最。观测方面,雷克勒的车长拥有一具sfim(现为sagem)的hl-70全周界独立回旋瞄准仪,位于炮塔上方左侧,整合有日/夜间光学瞄准仪以及二维稳定仪;其中,日间瞄准仪有2.5与10倍两种放大倍率,能在4000m外发现目标,于2500外完成确认,星光夜视器的放大倍率则为2.5倍;此外,hl-70也可将星光夜视器换成红外线热影像仪(从雷克勒block 2+开始),并保有加装雷射测距仪的能力。雷克勒的炮手则拥有一具sfim hl-60 savan20炮手瞄准仪,安装于主炮右侧的炮塔前方,整合有放大倍率为3.3倍的红外线热影像仪、放大倍率可选择3.3或10的日间光学瞄准仪、放大倍率为10的电视摄影机、avimo的hl-58钕-石钇榴石(nd-yag)雷射测距仪(有效距离10000m,误差在正负5m以内)以及二维稳定仪,拥有极佳的全天候观测能力与精准度,不用时则以对开式装甲板盖保护。hl-60具有孔径显像与紧急镜面调整等两种备用模式,其中孔径显像乃将光学镜头调整至与主炮中心线同轴,依靠光学镜内刻度估算瞄准点,因此雷克勒就不再另设置主炮同轴瞄准镜了。车长观测塔顶拥有七具潜望镜,提供300度的观测视野,而炮手席舱盖也有三具向右的潜望镜。
    雷克勒的射控系统精密复杂,以三具数字计算机(总共有30个处理器)为核心,自动化程度极高,以数字中央处理器为核心,连结车上所有的目标观测器、传感器、弹道计算器与所有的稳定系统(包括观测器与主炮)。接战时,射控计算机透过观测系统传来的资料自动进行目标信息统整,资料计算机则传送本身的资料,此外也获得大气感测装置获得的资料,计算出射击参数;而前述所有的数据传输、计算都是随时在真时(real time)进行,因此雷克勒的射控系统能随时提供射击参数的调整量供炮手参考,作为修正依据。此外,雷克勒的主炮稳定系统、主炮俯仰系统以及炮塔旋转系统均透过射控系统与hl-60/70的稳定系统、旋转系统进行同步连动,使得炮塔能自动定向,主炮永远指向目标并抵销行驶时的摇晃震动。由于车长与炮手各自拥有独立的精良观测装置,加上精良射控系统的整合,使得雷克勒拥有猎歼(hunter-killer)能力:当炮手正用瞄准器与主炮接战某个目标时,车长就能用他的独立瞄准仪搜索下一个目标,等炮手接战完毕便按下按钮,自动将炮塔转向新的目标,让炮手立刻进行新的标定与射击工作;此外,车长如果在炮手追描一个目标时发现另一个更有价值的目标,便能超控炮塔去对准新的目标。hl-70瞄准仪保有加装雷射测距仪的空间,未来如果加装(例如售予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雷克勒uae),雷克勒的多目标猎杀能力将由「猎歼」进阶为与英国挑战者-2同级的「猎杀-猎杀」(killer-killer),车长独自就能以其瞄准具完成搜索与标定,接着激活自动炮塔定以及主炮自动瞄准,当主炮与第二个目标的数据重合后就能开火,省去炮手精确标定测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间对付两个目标。车长与炮手的控制面板上都有vdu显示器,能彼此监看对方瞄准仪的画面。在60秒内,雷克勒的观测与射控系统就能标定并攻击6个不同的目标,而变更目标射击的循环时间仅需4~6秒,多目标接战能力强大。雷克勒能在4000m以上的距离发现目标,在2500m以上的距离能完成目标辨识、锁定并展开射击,越野行驶时的主炮第一发命中率高达95%,在实际测试中创下35秒内连续命中6个目标的纪录。

    战场管理系统编辑本段

    指管通情方面,雷克勒是西方第一种在原始设计阶段就规划配备战场管理系统(battlefield management system,bms)的主力战车,由giat整合研发,其内包括彩色显示器、计算单元以及数字无线电连接接口,以数字通讯网路将配备bms的各车获得的信息情报统整起来,搭配车上的导航次系统(整合惯性导航与gps卫星定位系统)与电子地图系统,便可在彩色显示器上清楚地标示周遭敌我位置、战场情报以及我军补保作业地点,并进而规划行进路线、标定敌方目标与障碍、组织攻势或阵地乃至于预先拟定战术等。相较于传统口述方式,bms能让各车在第一时间内取得明确且完整的战场信息,使部队易于集结部署、以最佳路线前进,并在最短时间内部署至正确战术位置;由于各单位均获得高透明度且高流通性的完整战场信息,不仅能减少遭遇伏击等突发状况,即便碰上也能迅速通报与应变,此外还能减少误击的状况,甚至在战车本身看得到敌军前,就事先以武器瞄准其跃出位置,掌握先发制人的优势,以上优势也能使作战人员信心大增。此外,雷克勒还配备战车乘员与车辆电子装备(vetronics),能自动显示车辆的故障部位(包括动力、电力与计算机等)、输入射控参数以及快速传递信息等,其显示接口就是车长的vdu显示器。
    此后giat持续精进,推出名为快速导航暨决策支持系统(fast information navigation, decision and reporting system,finders)的新型车载战场管理系统,主要改良项目包括:换装新的键盘式操作接口,操作时更加便利迅速;新增自动与半自动数据处理模式,使各种信息运用效率提高;扩充新系统接口程序以整合新的装备,包括dic战斗识别系统、车载主动防御系统以及thales研发的战场敌我识别系统(battlefield identification friend of foe,biff)等。此种改良后的finder传输能力更强,车长使用键盘输入信息,再透过标准的pr4g无线电系统就能接上战术网络,与其它配备finder/bms的车辆或步兵进行信息交换。finder系列首先安装于1995年售予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雷克勒uae,称之为雷克勒战场管理装备(leclerc battle management equipment,lbme)。
    根据阿联雷克勒uae的操作经验,giat继续改良finder的人体工学、紧致性与操作模式,终于在2002年获得青睐,正式成为下一代法国陆军车辆的标准车载战场管理系统。在这项改良计画中,安装finder的车辆还会加装giat与eads defense electronics systems合作研发的热影像信息系统(terminal information system,tis),将finder与车上的观测/射控装备整合,能传输包括热影像信息在内的多种图像信息。其中,用于雷克勒战车的版本为tis-icone,其余装甲车如vbl、vab、amx-10rc、vbci等则使用tis-v1,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观测/射控功能。雷克勒的机本通讯系统为两具thales的vhf/hf跳频无线电机。
    雷克勒坦克潜渡准备展示(后竖起的为两个换气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路德维希·里特尔·冯·艾曼斯贝格尔    下一篇 猎豹式驱逐战车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