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火枪   
[1] 评论[0] 编辑
抬枪英文称为Jingall、Gingall 、Wall Gun。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武器,早在鸦片战争时清军就已大量装备,分前装滑膛、前装线膛及后装线膛等,其结构原理与同类的步、马枪相同,只是尺寸、重量、装药量、威力、后坐力等比步、马枪为大。由于抬枪品种繁杂,其诸元相差很大,如江南制造局造边针后膛抬枪,口径15.9毫米,枪全长2445毫米,全重13.2公斤,铅子重231克;山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25毫米,枪长2200毫米;湖南机器局造抬枪,全长2032毫米,铅子全重52.2克;陕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41.3毫米,枪长1588毫米,净重14.14公斤。

武器性能

  • 中文名:抬枪
  • 外文名:抬枪
  • 国家:中国
  • 目录

    介绍编辑本段

    二人使用的抬枪 二人使用的抬
    19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的抬枪为前装滑膛、散装黑药、火绳点火,60年代后,也开始仿照英、法、德、美等国制造各种类型有击发机构的前装和后装抬枪。至1905年,制造的单位有江南、金陵、四川、天津、河南、山西、湖南、福建、陕西、云南、兰州、广东、吉林等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制造的品种有各种规格的前装滑膛和线膛抬枪及林明敦边针、黎意、毛瑟、7响和五子等后膛抬枪。其中,除金陵、四川、北洋、湖南4个机器局的总产量分别皆在1000支以上外,其余各局产量仅数支到数百支。在甲午战争中作为一种步兵支援火力被北洋陆军大批装备。甲午战后因为抬枪过于笨重且射击精度颇差而逐渐退出了中国军队。

    抬枪使用方法编辑本段

    太平军的抬枪 太平军的抬枪
    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枪,长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装药量、射程及杀伤威力远远大于兵丁鸟枪。发射时须两人操纵,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这种抬枪在清朝中后期十分盛行。
    清末抬枪清末抬枪

    退出历史舞台编辑本段

    战斗中使用的抬枪 战斗中使用的抬枪
    18世纪末,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苛政统治,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盾,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农民暴动连年不断,起义军常常流动在山陵地区与清军斗争。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农民起义军的大长矛、弓箭、土枪、地雷等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清军的新式重炮却寸步难行,不得不大量制造这种30多斤重,由两人抬放的中型抬枪。在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中,抬枪曾经是清军使用的主要火器之一,这种火器重量较轻,不必车载马驮即可携带,而且火力较强,所以一直延用到19世纪末的中法、中日战争以及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我国的战争中。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退壳杆    下一篇 条里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