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路基导弹   
[4] 评论[0] 编辑
东风-4弹道导弹(代号:DF-4,北约代号:CSS-3),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的一型陆基中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4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种两级弹道导弹,使用东风-3作为第一级火箭),其原设计射程超过4000千米,以美军驻关岛的B-52轰炸机基地为目标,后射程增至5000千米以上,以将莫斯科及其他苏联西部城市纳入射程范围。

武器性能

  • 中文名称:东风-4弹道导弹
  • 英文名称:DF-4 ballistic missile
  • 前型/级:东风-3弹道导弹
  • 次型/级:东风-5弹道导弹
  • 服役时间:1980年
  • 定型时间:1970年1月30日
  • 国    家:中国
  • 研制单位:Factory 211
  • 服役情况:退役
  • 导弹类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 目录

    发展沿革编辑本段

    研制背景

    1950年,在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苏联在军事研发、培训、技术文件、设备制造等方面给予中国军方诸多帮助,并且授予中国一部分苏联武器的生产许可证。在弹道导弹领域,苏联将R-1 (SS-1)、R-2 (SS-2)、和R-11F三型导弹提供给了中国,中国基于苏联R-2 (SS-2)导弹进行仿制生产了东风-1弹道导弹。自此之后,中国在弹道导弹和长程火箭领域有了长足进展,基于东风-1导弹,先后研制了中近程的东风-2弹道导弹,通过逐渐增程,又研制了中程的东风-3弹道导弹,之后又计划研制一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1963年,《国防科技十年规划》中提出,地地导弹第二阶段的发展途径是以发展多级火箭为中心,研制出洲际导弹。当时在进行洲际导弹进行探索时,设计人员认为,从中程导弹到洲际导弹的跨度太大,中间应有一个技术台阶,设想以中程导弹为基础研制一个两级试验型火箭作为过渡,用以解决洲际导弹必须遇到的多级火箭技术。这个型号稍加改进可以作为发射卫星用的运载火箭。这就是多级试验火箭(代号“SDF-4”)。1964年初,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刘瑄、张钧等主持进行了研制中远程地地导弹的技术途径的论证,提出要通过这个型号的研制,突破多级火箭技术。围绕多级火箭的各项基础预研也随之展开。当时提出应重点解决两级导弹的连接和分离,分离过渡段的姿态控制与发动机的高空点火等技术。1964年秋,中央专委、总参谋部明确提出,要尽快研制出一个远程战略导弹,以适应国际形势突变的需要。这样,该项计划就由研制多级试验火箭演变成研制一种新型的中远程战略导弹。
    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对研制这种导弹应采取的技术途径做了深入研究。1964年底,提出了两种方案:第一方案是先研制一个以中程导弹为基础,稍加修改作为第一级,再用中程导弹单管发动机作动力装置设计新的第二级,组成一个两级导弹;第二方案是直接发展远程和洲际导弹,即设计一种大直径的两级导弹,装上不同重量的弹头,兼顾远程和洲际两种射程。当年12月初,一分院副院长屠守锷在向五院汇报时指出,该分院倾向于第一方案,认为这一方案关键技术不多,可以充分利用中程导弹的成果和工艺装备,能够加快研制进度,实现尽早研制成功远程导弹和实现发射人造卫星的目标。
    1965年2月3至4日,中央专委第十次会议确定,由国防部五院(已组建成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对中远程导弹组织论证,并提交报告。为此,一分院(已改称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发动群众对地地导弹发展途径开展大讨论。这次大讨论从2月18日开始,到3月7日结束,历时18天。周恩来总理还委派国防工办副主任赵尔陆参加讨论会。这个讨论会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不但提出了未来若干年的发展规划,而且还就一些导弹型号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论证。当时,各方面都认为应当研制一个中远程的试验火箭,但是否单独作为一个型号,尚有争议。在对这个火箭的技术途径上,提出了控制系统采用位置捷联制导方案,惯性仪表采用气浮技术,计算装置用数字式方案,姿态系统用速率陀螺、燃气舵,采用自动化测试方案等。
    1965年3月,中国正式决定研制东风-4弹道导弹 。
    1965年3月8-9日,七机部一院党委常委会确定,中远程导弹作为一个独立型号列入研制规划。理由是:第一,在技术上可以为洲际导弹突破两级火箭的技术;第二,在军事使用上可以覆盖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之间的区域,它还可以稍加改进用于发射人造卫星;第三,在时间上可以比洲际导弹快两年时间。
    1965年3月11日,一院党委上报了《地地导弹发展规划》(即“八年四弹”规划),其中规定东风四号中远程导弹采用两级布局,用东风三号中程导弹作为第一级,二级用单管发动机加高空喷管。技术关键是:两级火箭的级间分离,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的高空点火,提高陀螺仪和陀螺加速度表的精度,同时提出了东风四号的射程、精度等战术技术指标。“八年四弹”规划对1965-1972年间战略导弹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从两弹结合到中远程导弹,最后到洲际导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该规划既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又考虑了中国火箭和航天技术的长远发展;既考虑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又考虑了经济的承受能力,是一个科学、可行的计划。

    建造沿革

    1965年3月20日,中央专委第十一次会议原则批准了这个规划,要求中远程导弹于1969年开始飞行试验,1971年定型。1965年5月,中央专委批准了中远程地地导弹的研制任务。七机部确定由任新民主持这项研制工作,从此,东风四号作为一个独立的导弹型号正式开始研制 。
    1970年1月30日,试射成功 。

    服役历程

    1980年,东风-4弹道导弹开始部署。
    1986年,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了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约有30枚东风-4型导弹正在服役。东风-4的民用型火箭为长征-1,该型火箭曾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技术特点编辑本段

    设计特点

    东风-4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要求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如发动机可靠性、性能更好的耐高温材料及改进型制导系统等,该型导弹是一种采用液氢燃料和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的弹道导弹(IRBM) 。

    动力系统

    东风-4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个两级液体中远程地地导弹。第一级以东风三号为基础稍加修改;第二级为新设计的。两级推进剂均用红烟硝酸和偏二甲肼。第一级发动机地面推力为1120卡牛,第二级发动机真空推力为320千牛。主要解决了发动机高空点火和高空性能试验技术;级间连接和高空热分离技术;长细比加大后的姿态控制技术 。

    制导方式

    东风-4弹道导弹采用捷联式全补偿制导方案,不但有横向导引,还有纵向导引,方法误差小。为提高制导精度,采用静压气浮技术。

    发射方式

    东风-4弹道导弹是一种陆基机动导弹,但以洞库、隧道或地下发射井为基地,其设计性能可允许其机动至发射台,在加注燃料后发射。大多数东风-4型导弹储藏在山洞里,战时必须先移至露天,需要两个小时灌装好液体燃料后才能发射。

    性能数据编辑本段

    弹体参数
    弹长28-29米
    弹径2.25-2.4米
    弹重82吨
    战斗部
    1枚重2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或使用多个分导弹头,每个弹头当量约5~10万吨
    导弹射程
    4000千米
    4750千米(东风-4A)
    命中精度CEP约1400-3500米
    制导方式捷联式全补偿惯性制导
    动力装置两级液体燃料发动机,硝酸和偏二甲基肼液体燃料
    发射方式陆基机动,准备时间60-120分钟

    附件列表


    4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东风15C地地导弹    下一篇 667BDRM型战略核潜艇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