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大全  > 所属分类  >  手枪   
[0] 评论[0] 编辑
冲锋手枪(Machine Pistol)常被称为冲锋手枪、突击手枪、机关手枪,是一种类似冲锋枪用途,可全自动发射的手枪。可使用肩托(木盒式或金属托折叠式)射击,半自动射击时,有效射程可达100米。

武器性能

  • 中文名:冲锋手枪
  • 外文名:Machine Pistol
  • 国家:意大利
  • 类别:手枪
  • 供弹方式:全自动
  • 枪机种类:冲锋枪
  • 生产日期:1895年
  • 弹头初速:375M/S
  • 特点:一种类似冲锋枪用途
  •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

    用简单一句话给冲锋手枪下一个明确完整的定义是不容易的,因为冲锋手兼备自动手枪和冲锋枪特征.冲锋手枪和冲锋枪的分界线特别模糊。更有甚者,新研制的某些十分有效的武器已经突破了常规分类法。
    例如,有人研制了发射5.56mm步枪弹的独特单手射击的武器,美国人别出心裁研制出小魔鬼四合一枪(Imp),即集短突击步枪、冲锋枪、救生枪和手枪的战斗性能于一枪(注:该计划已经失败),还有一种可单连发的单手用武器,取名为mini-sub-machinegun(微型冲锋枪)。

    基本特征编辑本段

    冲锋手枪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必要时,可单手发射;
    冲锋手枪 冲锋手枪
    2.可全自动射击,亦能半自动射击,有些可定长点射;
    3.大多数发射手枪弹,也有发射小口径弹种的;
    4.重量比典型的冲锋枪轻;
    5.经常配有附加肩托,有时带消音装置。

    名称编辑本段

    Machine Pistol(冲锋手枪)这个名称非常不稳定,人们根据具体枪的特点和个人的爱好与经验,给它起了很多名称。如称此类枪的某一种为machine pistol(冲锋手枪),称另一种为mini submachine gun(微型冲锋枪),称第三种为assault pistol(突击手枪)等等,其实,其战斗性能一样。
    冲锋手枪 冲锋手枪

    发展史编辑本段

    1895年毛瑟研制成功一支真正军用7.63mm冲锋手枪,这支枪出现已经80余年,可是迄今仍有人使用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在青年时代任过英国骑兵中尉,他回忆在非洲苏丹乌姆杜尔曼地区的战斗中(1898)遭到围困,据他说,他确实是用了毛瑟冲锋手枪在喊杀声四起的重围中杀出一条生路来的。丘吉尔高度评价毛瑟冲锋手枪的威力、可靠性和大弹匣容量。他当时向上峰建议装备此枪,但英军当局一直到许多年后,才认识到这支冲锋手枪的威力。”
    7.63mm毛瑟手枪是一支典型冲锋手枪。据称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毛瑟手枪运到中国出售的超过400,000支。“中国人特别喜爱毛瑟手枪,在亚洲,弄到一支毛瑟或仿制品,则身价倍增。”中同人给毛瑟起的名字很多,计有:驳壳枪、盒子枪、盒子炮、自来得手枪等。其中盒子炮,在英文文献上已经作为外来语使用,即Box Cannon。
    冲锋手枪由于重量轻、外廓尺寸小,在数十米内能发挥相当大的火力威力,“可部分地执行冲锋枪的传统任务。”因此该类武器可考虑配发给空降部队、小分队指挥员、侦察兵、汽车兵、炮手、导弹手、后勤人员以及公安防暴人员。游击队员如果配上这种武器,在某些情况下,其作用不减当年。
    奥地利格洛克18型全自动手枪。据美国媒体称,在伊拉克流行一款性能优异的手枪,这就是奥地利格洛克公司生产的Glock 18型9毫米全自动手枪。当选择自动射击时,射速高达每分钟1,200发,完全可以与冲锋枪相媲美,因此甚至有人将其改造成冲锋枪样式。
    奥地利格洛克冲锋手枪 奥地利格洛克冲锋手枪

    基本信息

    这款枪的前身是Glock 17型手枪,两者大小和外形相似,因此有些使用者称“甚至不用更换枪套”。格洛克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Glock 17型是世界上最早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的手枪,销量惊人,不到20年时间,Glock 17型手枪已经装备了40多个国家的军队和警察。Glock 18型9毫米全自动手枪完全继承Glock 17型的诸多优点,还具有自动射击功能,被称为世界上销售数量最大的手枪。曾有人戏称:可以找一些美国警匪片来看一下,能发现都有一些什么相同点吗?没错,除了警察最后都死不了外,就是“标准”的警察装备:藏在脚跟的左轮手枪和腋下的Glock手枪。

    特点

    Glock系列手枪最大特点是大量采用工程塑料,因为Glock的设计师盖斯顿·格洛克(Gaston Glock)是一名精于聚合塑胶材料的机械工程师,所以他在Glock 17型上面大胆的采用了大量的专利聚合塑胶材料。Glock 17型金属材质仍占手枪总重量的80%,手枪滑套、枪管、撞针、击发机组、弹簧、插销仍是锻钢制成,在1994年格洛克公司将所有枪上金属零件改以不锈钢制成,此举使格洛克手枪系列更能适应全球各种恶劣环境。格洛克手枪的握把、扳机、弹匣外壳以聚合塑料制成,此种聚合塑料适应温度范围为-40℃至60℃,在测试时曾处于200℃的环境中亦无收缩等不良影响。与不锈钢相比,聚合塑胶材料拥有更高的应力强度,其应力强度较不锈钢强17%;更小的重量,其重量比不锈钢轻14%;更好的耐腐蚀性,而且是不锈钢材料不能比拟的;整体更坚固可靠,即使是被10吨重的卡车辗过,都还可以正常射击。还有的人甚至说,在展示会上,Glock摊位的工作人员不断的猛力把手枪扔到地上来吸引游览者。总而言之,Glock系列应用塑胶材料所带来的好处:轻、快、准,易于保养,故障率低等。

    CZ75编辑本段

    CZ75冲锋手枪型 CZ75冲锋手枪型
    CZ75冲锋手枪型是在原本的CZ75的基础上设计生产的。
    CZ75冲锋手枪比较罕见,是为执法机构和军队研制的,但产量不大。刚开始研制时,第一种选射型的原型是在双手型的CZ85手枪的基础上改进的,设计师是Martin Kouba,该原型枪于1992年在德国IWA枪展上展出,但这个设计没获得采取。
    下一个型号则是基于CZ75手枪重新设计,设计师是Alexander Koten,该枪采用了另一个叫Stanislav Strizik的工程师所设计的带快慢机功能的单动击发机构。在1993年内对原型枪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后,CZ75冲锋手枪在1994年后正式推出市场,向军队和警察推销。
    CZ75冲锋手枪CZ75冲锋手枪
    CZ75冲锋手枪的单发精度和标准型一样,但连发射击时不好控制——这是冲锋手枪的通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早期型号上配上加长的枪管,枪管前端开有6个斜向上的泄气孔,分成两排,每侧3个,起防跳器的作用。据说一些最新的型号上改用标准长度的枪管,但用户可自己更换带防跳器的枪管。此外,CZ75冲锋手枪虽然没像伯莱塔93R、斯捷奇金APS那样配上枪托,但却可以把一个后备弹匣倒插在底把前端充当前握把。
    位于手枪的左侧的手动保险柄同时也是快慢机选择柄。当快慢机在最上位置时(指向10点钟),手枪处于保险状态;当快慢机转到中间位置时,即指向射击方向(9点钟)会露出一个红色圆点标记,此时为半自动状态;为快慢机转到最下面位置时(8点钟),露出两个红色圆点,这时为全自动状态。
    在全自动状态下,CZ75冲锋手枪的理论射速约每分钟1000发,每秒钟能打出超过15发弹。这样的射速太高,射击时难以控制。如果使用后备弹匣充当前握把,在10米距离内能勉强把弹着点控制在1×0.5m的范围内。训练有素的射手有可能把点射长度控制在2~4发弹以内。除了标配的15发弹匣外,还可选用加长的25发弹匣。

    毛瑟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毛瑟冲锋手枪在中国俗称二十响、匣子枪、盒子炮、大镜面等,一次装弹量除20发外,应该还有其它几种,不过记不得了。由于装弹量大,可以连发。枪套有皮制,但多为木制(所以才有匣子枪、盒子炮等称谓),木制枪匣与枪柄相连,可以构成枪托,便于抵肩射击,提高射击稳定性。
    毛瑟冲锋手枪 毛瑟冲锋手枪
    凡是看过从清末军阀混战到解放战争这段历史影片的人都知道,当年毛瑟冲锋手枪在中国可说红透大江南北,不仅大量原厂引进,而且国内主要军工厂也大量仿制,几乎所有军人均将它视为最理想的单兵武器。

    创造性应用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瑟冲锋手枪在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地方基本没有人使用,国外大量的二战影片中也看不到它的踪影。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毛瑟公司在二战前就曾对这种离奇现象进行过调查,结论是:中国人发明了最能发挥冲锋手枪威力的射击姿势--平端射击。
    正常情况下,枪弹击发时产生的后坐力沿枪管传递,而来自枪柄或枪托的支持力与此力一般不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力合起来产生一个力偶(初中物理常识),使枪口上跳。这种上跳将对连发精度造成致命的影响。连发步枪抑制上跳通常是靠护木处人手的夹持力量,而毛瑟冲锋手枪不可能有护木,因此采用正常射击姿势--单手正握射击时,不仅手部冲击较大,而且第二发以后的子弹基本都飞到天上去了。因此毛瑟冲锋手枪在推出后并不被看好。
    但是中国人不愧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接受了第一批毛瑟冲锋手枪后,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法:连发前先将枪身转90度,成水平,然后再连发。原先的枪口上跳这时成了水平偏转,正好可以“横扫一片”,充分发挥出冲锋手枪的威力。看当年打过战的人所写的小说、回忆录等,都可以看到他们用的动词多是“抡”,如“一抡匣子枪,嗒嗒嗒……”,这个抡字形象地表示出了平端射击的姿势。
    冲锋手枪 冲锋手枪

    伯莱塔编辑本段

    伯莱塔m93R式9mm冲锋手枪是意大利伯莱塔公司为意大利特种部队研制的一种全自动手枪,现已生产
    意大利伯莱塔冲锋手枪 意大利伯莱塔冲锋手枪

    结构特点

    伯莱塔M93R式手枪的自动方式与92F式手枪没有多大区别,在套筒左上方增加一个快慢机,可使其进行单发或3发点射射击。点射时,该枪可利用折叠枪托和小握把(位于扳机护圈前部)实施腰际夹持射击或抵肩射击,两种射击方式都能有效地控制手枪连发时的枪口剧烈跳动。同时,枪管口部的三个向上开口也能利用火药气体的反作用抑制枪口跳动。

    性能数据

    口径:9MM
    初速:375M/S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发射方式:单发或3发点射
    意大利伯莱塔冲锋手枪 意大利伯莱塔冲锋手枪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15发或20发
    全枪长:240MM
    枪管长:156MM
    枪托打开长:368MM
    全枪质量:1.17KG

    斯捷奇金编辑本段

    苏联在1920年代后期就尝试开始为军事人员的个人防卫需要而研制一种能全自动射击的大型军用手枪,但没有取得成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设想被重新提出。1948年,在位于图拉的中央设计研究局工作的工程师伊尔·斯捷奇金(Igor Stechkin)正式接受了设计一种新型手枪的任务,设计要求是要采用新的9×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进行半自动和全自动射击,在全自动射击时要求容易操控,并要求可驳接枪托,也即所谓的“冲锋手枪”。
    斯捷奇金冲锋手枪 斯捷奇金冲锋手枪
    这种冲锋手枪很快就设计出来,并在1951年与马卡洛夫PM手枪一起被苏联军队采用,这种新枪被命名为斯捷奇金自动手枪(俄文为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Пистолета Стечкина,相当于英文的Automaticheskij Pistolet Stechkin),缩写为APS(俄文АПС),也常常被称为斯捷奇金手枪。APS手枪在1953-54年间大量装备给苏联军队的炮兵、坦克/装甲输送车的车组、步兵中的RPG-7射手、前线军官等军事人员,成为世界上唯一被列为制式军用装备的冲锋手枪。
    然而在装备部队后却发现APS体积太大,枪托式枪套又太重,把APS作为自卫武器显得携带不便,而作为进攻武器又显得威力不足,于是在1970年代初APS开始逐步从常规部队中撤装并转入库存。在1970年代又设计生产了一小批改进型的APS手枪,这批新APS手枪的枪管稍为延长,并在枪口部刻有螺纹,用于外接快卸式消声器,这种改进型手枪被命名为APB(АПБ)。虽然APS从常规部队中撤装,但APB与APS一起被苏联特种部队SPETsNAZ所装备并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
    在1990年代的前苏联地区冲突期间,APS也被多个俄罗斯执法机构的特种部队采用,例如OMON、SOBR、要员保护小组等等。APS比起广泛装备的马卡洛夫PM手枪有更好的精度和更大的容弹量,而且APS既能以半自动模式准确迅速地射击,也能在室内近战的紧急情形下进行全自动射击。尽管有更现代化和威力更大的手枪出现,如GSh-18,但APS由于使用库存量足和价格便宜的9×18mm手枪弹,以及良好的射击精度和较低的后坐力,直到现在仍然被俄罗斯的执法机构尤其是特种部队使用。
    斯捷奇金冲锋手枪 斯捷奇金冲锋手枪
    APS手枪采用简单的自由后坐式工作原理,结构类似马卡洛夫手枪,全钢结构,外露式击,双动板机,复进簧套在枪管外,双排双进弹匣。在钢制套筒的左后方有一个三位置的保险/快慢机柄,为了在全自动射击时容易控制,APS手枪在握把内安装了一个插式弹簧缓冲器,并把套筒后坐行程延长到相当于马卡洛夫手枪弹长度的2倍,使理论射速降低到一分钟600发。固定片形准星安装在套筒前方,缺口式照门的射程可调,表尺刻度有25m、50m、100m和200m。
    为了进一步增大射程和提高全自动射击时的散布精度,APS手枪采用了一种可驳接到手枪上充当枪托的硬壳式枪套,作枪套使用时可以通过腰带卡把枪套挂在腰上,也可以通过一根肩挂式背带挂在肩上;作枪托使用时,可以通过手枪握把尾端的引导槽驳接枪套,驳接枪套时也可能使用背带。早期的枪托式枪套是木制的,后来改用棕色的工程塑料。由于原来的枪托式枪套太笨重,如今俄罗斯特种部队也采用了一些轻便的“开顶式”战术枪套,但不能驳接成枪托。

    80式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1980年,为适应世界手枪朝增大容弹量方向发展的潮流,中国轻武器研制人员为基层军官设计了一种大威力全自动手枪――1980年式7.62毫米手枪,也称80式冲锋手枪。80式战斗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
    80式冲锋手枪 80式冲锋手枪
    的第一种战斗手枪。这是一种既可以单发又可以连发的全自动武器,国外一般称其为冲锋手枪。该枪的设计思想是拟为部队基层军官及特种专业士兵设计一种体积较小、质量较轻、威力较大、既能自卫又能突击战斗的单兵自卫武器,其性能不亚于7.63mm毛瑟手枪,拟取代54式手枪。1970年开始研制,1980年设计定型,历经10年。冲锋手枪既有手枪携带方便的优点,也有冲锋枪火力猛烈的长处,可单发、连发射击。

    特点

    它配有两种可卸式枪托:一种是枪套枪托;一种是匕首枪托。装上枪托后可实施抵肩连发射击,此枪手持射击时有效射程50米,抵肩射击时有效射程达100米。该枪发射51式7.62mm手枪弹,初速470m/s,枪口动能617J,全枪长302mm(不含枪托),全枪质量1.37kg(含20发空弹匣),可选配10发、20发两种弹匣,战斗射速60发/分。并设有存弹量指示器。可用持枪右手拇指迅速拨动发射转换器,变换单、连发射击状态。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卡铁摆动式,发射方式为单发或连发。该枪虽然没有列装部队,但是它以独到的设计、较好的性能弥补了我国在这一产品上的空白,为手枪系列化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尝试。

    现状编辑本段

    如今冲锋手枪的销量非常不尽人意,虽然冲锋手枪弥补了手枪的许多缺点,但是大小始终是一个最难攻克的难点,使得冲锋手枪很少使用,还是用手枪来当作辅助武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勃朗宁手枪    下一篇 CZ52手枪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